导语
2019亚洲文旅产业发展大会于5月7-8日在广州珠江宾馆举行,创艺园主题乐园设计建设中心总经理孙秀萍女士受邀于论坛现场分享主题为《教育赋能文化旅游》的内容,结合中国当下研学旅游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探讨文化、教育、旅游产业创新性的融合发展模式。
分享现场
一
关于教育
1
什么是教育
“教育”是以知识为工具教会他人思考的过程,思考如何利用自身所拥有的创造更高的社会财富,实现自我价值的体现。广义的教育泛指一切有目的地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教育包括四大基本要素:教育的工具、教育的执行人、教育的目的、教育的本质。
2
素质教育
基础教育是一个接受全面教育的基础阶段,一般含小学、初中、高中阶段的教育,指对年轻一代施以全面的素质教育,为他们未来做人和未来发展奠定基础的教育。
素质教育是指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它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
二
中国教育现状
1
国内教育现状
教育的未来趋势
中国政府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实施9年制义务教育,以“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教育方针。
“基础教育是立德树人的事业,要旗帜鲜明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学生自尊自信自立自强。基础教育是提高民族素质的奠基工程,要遵循青少年成长特点和规律,扎实做好基础的文章。基础教育要树立强烈的人才观,大力推进素质教育,鼓励学校办出特色,鼓励教师教出风格”…
———习主席讲话,摘自《人民日报》
现阶段教育的弊端
2
教育观念的转变
家庭育儿支出规模不断攀升,这一现象显示现代家庭的教育观念正在发生巨大的转变。
家庭育儿支出增长
教育观念的转变家庭消费中有显著体现,目前据相关数据显示我国家庭全年支总收入(税前)中,孩子支出占比高达22%,这一占比还在持续增加……
其次,数据显示家庭年育儿支出增幅约为21%,主要体现在教育及课程班上, 这说明消费品中的书籍及玩具增长也不容忽视……
以上数据表明,在家庭消费及家庭教育消费种类方面,儿童消费支出占比持续增高,其中用于教育方面的支出正不断高涨,未来孩子们将是重金培养的一代,家庭育儿支出规模不断攀升。
教育观念层级递增
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促使家庭教育观念逐渐发生变化,尤其是以黄全愈先生为代表的教育学专家,其素质教育理念对中国现代教育改革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教育
黄全愈——著名旅美教育学专家
代表作品:中美教育比较系列《素质教育在美国》、《玩的教育》
黄全愈先生提出:“教育重要的不是往车上装货,而是向油箱里注油。在这一观念的背后体现地是人们教育观念层级的递增。
现阶段主流教育观念还在于:可以玩,但玩要玩得有价值。但我们最终要追求的教育观念是利用“玩”帮助孩子发现自我、认识世界。而“体验”是认识世界最好的方式,即“体验是最好的教育!”
三
如何走出去—研学旅行
1
什么是研学旅行
研学旅行是由学校根据区域特色、学生年龄特点和各学科教学内容需要,组织学生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的方式走出校园,在与平常不同的生活中拓展视野、丰富知识,加深与自然和文化的亲近感,增加对集体生活方式和社会公共道德的体验。
研学旅行继承和发展了我国传统游学、“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教育理念和人文精神,成为素质教育的新内容和新方式。提升中小学生的自理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
研学旅行的推进历程
近年来,研学旅行已逐步纳入中小学教学计划,并成为教学手段中重要环节。
政策酝酿期
2013年2月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年)》逐步推行中小学生研学旅行。
2014年7月
教育部发布《中小学生赴境外研学旅行活动指南(试行)》为整个境外研学活动划定了基本标准和规则。
2014年8月
国务院发布《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积极开展研学旅行。
2015年8月
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促进有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见》支持研学旅行发展,把研学旅行纳入学生综合素质教育范畴。
2016年1月
国家旅游局进一步挖掘研学旅行资源,公布首批10个“中国研学旅游目的地”和20家“全国研学旅游示范基地”强调将青少年研学旅游培育成为各地旅游发展创新的增长点。
政策成熟期
2016年11月
教育部、发改委、旅游局等11个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把研学旅行纳入中小学教育教学计划,并将之置于落实立德树人的战略新高度。
政策密集期
2017年初
国家旅游局发布《研学旅行服务规范》;4月份,陕西、山东、湖北等省教育厅相继出台研学旅行工作实施方案或试点管理办法。
2017年5月
国家旅游局印发的《研学旅行服务规范》正在实施,详细提出研学旅行的安全性问题。
2017年8月
教育部印发《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的通知,要求组织研学旅行,把研学旅行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研学营地实践计入中考成绩。
2017年9月
由原国家旅游局牵头成立中国研学旅游推广联盟。
2017年10月
教育部印发《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包括研学旅行在内的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义务教育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规定的必修课程,与学科课程并列设置。
2017年12月
教育部公布第一批204个全国这个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14个教育营地公布,研学营地建设引关注。
2018年3月
《教育部2018年工作要点》中指出,要确定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确定国家级研学旅行的基地、确定研学旅行的路线、制定研学旅行的制度性文件,从国家层面,再度肯定研学旅行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国内研学旅行相关政策经历了教育研究先行展开——旅游市场最先导入——市场倒逼政策供给的轨迹过程。
我国研学旅行和营地教育尚处于初级阶段,正逐步以“精英阶段——大众化阶段——借鉴发达国家成熟的模式”推进。
3
推进研学旅行的关键词
“课 程”—研学教育理论、研学课程体系
研学初级阶段:课程设置者由“老师”决定课程内容多样化,缺乏系统性、研究知识性,学游不平衡。
“老 师”—研学导师团队、安全管理方案
研学旅行线路的制定一般需要学校、专业游学机构和平台、留学中介机构、旅游企业及景区等机构单位的协作。
“课 堂”—研学基地资源、研学旅行配套
通常院校、科研机构、工厂、乡村会成为容纳知识的空间载体,即全球80%以上研学旅行需要借助景区实现。
四
教育赋能文化旅游的方式
1
文化旅游景区现状
2018年,我国国内旅游人数达55.39亿人次,同比增长10.8%,实现国内旅游收入达5.97万亿元,同比增长10.5%。
旅游经济
旅游行业供需两旺,经济快速发展
用户画像
用户学历高,多为家庭、事业稳定性群体
出游时间
用户出游集中时间,导致工作日景区流量受限
2
文化旅游景区痛点
我国有两万多家景区,这些景区大多是风景名胜区、文物保护单位、重要历史发生地、森林公园、地质公园等,是研学旅行的重要空间。
从这一点来说,中国的研学旅行能不能有效发展,研学旅行能不能取得成效,研学旅行市场能不能做大做强,与我国旅游景区的研学服务的调整与转型存在着重要的联系。
而研学旅行这一点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文化旅游景区关于时间、产品、消费、收益上的种种难点问题,归根究底,文化旅游景区的痛点就在于缺乏流量导入。
3
教育赋能文化旅游的目的
研学旅行作为推行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不仅可以解决文化旅游景区的流量问题,还能增加文化内涵。而对于教育来说,文化旅游景区是教育的空间载体,填补教育的空缺,彼此之间互相赋能、共同发展。
4
找准“对象”
研学旅行产品的开发需找准“对象”:根据教育的类型,确定受众机构及群体。
5
找准需求
找准不同群体的需求,植入不同的产品、建设不同的资源、提供不同的服务,是研学旅行产品开发的重点。
6
植入产品
研学旅行植入产品至少经过四个过程的深思熟虑:研究政策、大纲、课程,获取市场需求方向;审视自我资源;选择教学大纲及课程库中合适的教育旅游产品,链接自我旅游资源;赋能产品不同的教育属性,并以学校、家庭、社会为空间载体输出知识。
家庭教育赋能文化旅游产品
产品代表:亲子旅游
服务对象:要为幼儿及少年家庭提供服务,重点植入学前及低年级小学的家庭教育、文化、旅游产品。
“老师”:家长
“课程”:即(旅游产品)的设置必须具有个性化、生活化、游乐>知识。基地(文化旅游景区)建设注重休闲度假功能。
学校教育赋能文化旅游产品
产品代表:研学旅游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服务对象:主要为学校提供服务,即少年青少年,重点植入小学及中学教育。
“老师”:教师及机构“教员”
“课程”:即(旅游产品)的设置必须具有系统性、知识性、科学性、研究性、趣味性,拓展性,且知识>游乐。基地(文化旅游景区)建设注重教育功能。
案例分析-儿童冒险花园
儿童探险花园位于著名的达拉斯植物园内,是世界上最精致的儿童互动花园。这座没有围墙的博物馆设有17个室内和室外学习室,每个学习室都专注于生命,地球和环境科学问题的特定主题,整个花园有超过150个互动展览。是3-12岁的学童的教育场所。
地点:美国达拉斯植物园
面积:约32375平方米
主旨:将孩子与自然联系起来,加深儿童对自然的理解和享受,从而对大自然的态度产生终身的积极影响。
社会教育赋能文化旅游产品
产品代表:营地教育旅游及主题活动旅游
服务对象:主要为社会机构提供服务,即少年、青少年,重点植入不同主题活动教育。
“老师”:机构“教员”、景区“教员”
“课程”:即(旅游产品)的设置必须具有主题性、创造性、娱乐性、教育意义。基地(文化旅游景区)建设注重承载功能。
营地教育
营地教育相对于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是一种社会教育模式,是一种体验式教育。通常是心智提升及技能提升类,包括户外探险、自然探索、体育运动、艺术体验、科学技术、历史文化、军事主题等。
营地教育有两大元素是很必要的:
一是能够提供不太相同于平时的成长环境和经历,学生能够收获原来没有的成长;
二是一定要有相对封闭的生活,小伙伴们要一起吃,一起住,一起解决困难,在集体生活中暴露出自己真实的一面。
五
文、教、旅产业融合
1
朝阳产业
以往,旅游由“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构成,现如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已逐渐转变成由“吃、住、行、游、购、娱、体、疗、学、悟”十大要素构成,并衍生出“文化+教育+旅游”、“文化+康养+旅游”两大朝阳产业。
2
文教旅产业的概念
文教旅产业是文化产业、教育产业、旅游产业的跨界融合平台,具有一定的系统性、链接性、共享性、协同性。“教育赋能文化旅游”是文教旅产业的起跑线、文教旅产业发展的风向标,并不等于文教旅产业。
3
文教旅产业的发展
文
思考
2015年底,创艺园欢乐小镇建设初期,思考如何在文旅领域形成核心竞争力。
教
提出
2016年11月30日,教育部、发改委、旅游局等11个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
2016年12月24日,创艺园欢乐小镇开业运营,提出教育+文化旅游模式,进而探索文教旅产业发展模式。
旅
践行
2016年12月至2018年中旬,创艺园欢乐小镇在运行的同时,用实践证实文教旅发展模式是创新的模式,也是可行的模式。
产
认同
2018年5月26日,由广东客天下旅游产业园有限公司携手深圳市创艺园文旅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由广东客天下商业管理有限公司、广东客天下特色小镇投资股份有限公司、深圳粤港荟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联合协办的2018文教旅产业发展(梅州)峰会在客天下创艺园欢乐小镇圆满举行。会议期间得到不少从事文化旅游和教育行业的企业、机构认同。
业
发展
从2016至今,国家教育部、旅游局出台多项政策支持研学旅行。全国各大文旅景区和教育机构、研学机构等开始纷纷加入文教旅产业的发展的浪潮。
4
文教旅产业运营及服务商
作为文教旅产业运营及服务商,深圳市创艺园文旅股份有限公司致力于成为文教旅产业领航者,在这条探索发展的创新路上,创艺园创新性地提出将文化、教育、旅游产业融合,开启了素质教育及休闲娱乐新模式,打造了首个文教旅产业创新产品——创艺园欢乐小镇。
创艺园欢乐小镇鸟瞰图
小镇位于客天下文化旅游产业园内,是一种“文教旅”综合产业新模式,集文化、教育、科普、体验、休闲、游乐等为一体的综合连锁小镇,是应试课堂以外的第二课堂,既是学校又是休闲乐园,引导青少年儿童德、智、体、美全面健康的成长。
小镇创新产品
培训课程
more+
科普课程
more+
创艺园炫彩营地
more+
春秋游
more+
创艺园艺术馆
more+
教育孵化基地
more+
社会认可
梅州市创艺园欢乐小镇客流量逐年递增,2018年达70万人次,并得到了梅州当地市场的认可,同时是众多机构的重要实训基地。
我们要做的是
给学校提供第二课堂
给孩子一个健康快乐成长的乐园
给社会一个幸福的空间
——创艺园
作者—孙秀萍女士
深耕文旅行业十多年,并在众多行业平台分享专业性课题研究成果,如《“共享、休闲、调性、多元、学游”五大角度破题亲子休闲旅游》,同时还在业内主流刊物发表过多篇案例研究文章,如《休闲亲子类主题公园深化设计研究—以浙江安吉Hello Kitty家园为例》
声明:本文版权归创艺园所有,侵权必究
此文章由创艺园旅游规划设计整理编辑分享,请勿转载!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03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