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公园是以森林景观为主体,融自然、人文景观于一体,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及地形、地貌特征,具有较高的观赏、游览、文化、科学价值,经科学的保护管理及合理的规划设计,可为人们提供一系列森林游憩活动及科学文化、考察研究活动的良好场所。
森林公园的规划设计尤其是景观系统的规划设计就是要最合理、科学地利用森林风景资源,开展森林游憩活动,使森林游憩利用与森林资源的保护及各种效益的利用达到和谐与统一,为游人观赏森林风景提供最佳的条件和方式,使森林公园成为环境优美,生态健全,供人们休憩、娱乐的场所,森林公园景观系统规划设计要点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一)以保护森林生态环境为主体,遵循开发与保护相结合的原则,突出自然野趣和保健等多种功能,因地制宜,发挥自然优势,形成独特风格和地方特色。
(二)充分利用现有林木植被资源,对现有林木进行合理的改造和艺术加工,使原有的天然林和人工林适应森林游憩的需求,突出其森林景观,切勿在森林公园中大兴土木,加入过多的人工因素。否则会使森林公园丧失其自然、野趣特征与优势。
(三)确定合理的环境容量,其根本目的在于确定森林公园的合理游憩或承载力,即一定时期,一定条件下,某一森林公园的最佳环境容量,既能对风景资源提供最佳保护,又能使尽量多的游人得到最大满足,因此,在确定最佳环境容量时,必须综合比较环境容量、社会经济环境容量及影响容量的诸多因子。
(四)森林的密度不宜过大,应具有不同林分密度的变化,尤其是林道和林缘是游人视线最为直接的观赏部分。因而,对森林景观质量有显著影响,如全部采用多层垂直郁闭景观布满林缘,往往使游人视线闭塞、单调、易产生心理上的疲劳,因此,多层结构占比例应在2/3或3/4左右,同时应注意道路两侧林缘的变化,使视线可通过林原欣赏林下幽遂深远之美,既可感受闭锁的近景,又有遥视的远景。
(五)森林景观应有变化,应具有不同的树种、林型,不同的叶形、叶色、质感和不同的地被植物,应具有明显的季相变化,最好是高大树木、幼树、灌木、地被及草地共同构成的混合体。
(六)森林景观应与地形、地貌相结合,避免直线式僵硬的林缘线和几何形的块状、带状混交林,一般天然林比人工林,成熟林比幼龄林、复原林比单原林、混交林比纯林的森林景观价值高,尤其是具有湖泊、河流等水体则可大大提高森林景观价值。森林公园的景观多以森林景观和自然景观为主,也不乏文物古迹及人文景观,一般多位于城市郊区或远离城市,属林业部门管理,因此,开展森林游憩活动,一定要树立保护文物古迹的思想,同时要建立相应的救火设施系统,并防止森林病虫害的发生,保障林木健康生长,给游人一个优美的、安全的、和谐的森林环境也是森林公园的主要职能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03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