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的成长阶段是其人格特性不断完善的过程,与家庭、城市的生长环境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在城市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城市化的进步与发展导致儿童自然户外游乐园不断减少,孩子缺乏相应自然成长空间。
在我国,儿童游乐园设计往往较单一,缺乏交互性。而儿童游乐园的设计需要详细研究剖析儿童心理学和行为学,分析各个年龄段儿童的不同行为特点和心理活动特征以及对游乐园的不同需求,满足孩子触觉、视觉等因素,可以以儿童年龄的不同阶段进行个性化规划。如1-3岁儿童都需要大人的陪同,空间设计讲究开阔性,地面材质要柔软;针对3-5岁儿童可以与家长适当保持空间,同时孩子的互动空间更多,可以设计有家长休憩的空间,同时考虑孩子的互动空间因肢体活动幅度增大的需求。而5岁至10对孩子的独立性更强一些,肢体活动已相当协调,可以设计孩子与父母共同参与的活动空间。
设施设计上应与成人保持适当距离,儿童有其特定的行为特征,父母应与孩子保持合适的距离,不会妨碍孩子进行游戏及探索的尝试。在建筑材料的选择上,遵循儿童心理及生理特征。如儿童喜欢在自然中探索,在原材料的选择和空间布置上应贴近自然,设计上可以多运用沙石材、板材等来铺装道路建设景点,通过材质的配合、对比、协调,以及运用色彩、形态的多样化表现,让孩子获得舒适感与安全感。如在设计中可以选用适当的颜色对儿童的个性进行塑造,好不运用相同比例的三原色。对儿童的个性健康发展有益。
另一方面需要注意施工标准及安全要求。设计上注意不同年龄儿童的需要设计相应的尺寸、规模及形态,并最大化发挥设施机能。低龄儿童可以设计沙坑、滑梯、秋千等。高学龄可以有足球等球类运动区域。另外还需要注意男孩与女孩的区别。同时各区域的边界可由道路、植物、建筑小品或其他自然界线构成,视觉上或封闭、半封闭,或通透、半通透。方便儿童攀爬及体验。另外,从安全防范的角度考虑,游乐区域的环境还具有一定的开阔性,设计上考虑成人的监护,设置成人休息座椅等,还可以运用活跃的元素,如圆形、三角形等不同形状让空间活泼及动感。
最后,这些外部空间与儿童活动密切相关,但是却是孩子归属感和知识的小世界。应以人性化、参与性、娱乐性为原则,激发儿童的体验兴趣,获取多样知识。
以上文章由创艺园旅游规划设计编辑整理,请勿转载!文章图片来源于互联网及公众平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03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