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面对不断壮大的旅游市场,旅游景点中旅游标识系统的发展与完善成为无法回避的问题。
如何通过视觉传达设计的语言来更好地传播旅游文化、更好地提升旅游者的旅游体验、更好地将设计语言和设计思维运用于旅游标识体系中,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在100多年前的清朝,每家店铺都有自己专属的视觉语言符号,即幌子。幌又称帷幔,是古时商店用于表明所售物品或服务项目的标志。
发展到现代,“老招幌”已成为了特色古镇品牌和旅游产品的代言,除了具有招揽顾客,做活生意的作用外,“老招幌”还有向人们输送特色文化知识的用意。
且在特色古镇设计中,老招幌已成为一种旅游视觉标识,不仅能准确表达商家的服务业态,还能与古色古香的建筑街景融为一体,凸显特色古镇的原始风貌。 本文中小编将以旧北京商铺的“幌子”为旅游标识物代表,从旅游标识物的图形、文字、色彩三个角度解析具有传统文化寓意的标识物设计。
旅游标识物的图形语言设计
图形是传达符号的载体,标识借助图形符号的创意性视觉表达,达到吸引受众、 指引受众的目的。
在标志图形符号设计中,设计者采用简洁、得体的视觉符号表述其意图,是图形符号诱导受众最直接的记忆方式。 景区旅游标识体系中的图形设计在进行艺术化的同时必须考虑图形设计简约化、信息化等视觉传达设计范畴内的视觉语言特征。
相关研究表明,受众在接受信息时, 随着认可次数的增加,会将复杂形象简洁化。这其实也是图形设计的初衷,用简洁化的视觉语言表达最大化的信息量, 以达到传达思维的设计目的。
图形类幌子素材展示
旅游标识物的文字语言设计 在旅游标识系统中,文字多用来解释说明景区相关信息,主要起到传达信息的目的,因此进行文字设计时,设计者要在表达上达到功能性第一,即具有较高识别度,语言流畅,通俗易懂。文字内容在排版时需要注意字体、字号、行距等基本的视觉传达设计规范,做到设计为人服务的宗旨。 除此之外,设计者需要从文化角度出发,选择能够体现当地文化特色的文字进行设计,同时也要考虑字体在不同历史时期所展现的形式和风格,以期更贴切景区内涵和特点。
文字类幌子素材展示
旅游标识物的色彩语言设计 色彩在旅游标识体系中也和图形、文字一样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不同的色彩带给人的视觉张力和心理感受都不尽相同,对人的情绪也会产生不同的波动影响,刺激着人的潜在意识和行为。 设计者在设计中需考虑色彩带给受众的第一视觉感受和其背后所受的历史、文化、固有理念等相关因素的影响,在体现景区旅游生态特色的同时,注入情感、 心理和文化历史的因素。
色彩类幌子素材展示
旅游标识物设计启示 由此可见,一个旅游标识体系如何能够满足游客的个性化需求,为景区的整体形象加分,除了景区本身固有的自然因素外,更多的是人为因素在起着作用。视觉形象的差异化正是区分统一类别景区的关键线索。 设计者在进行整体的旅游标识体系设计时,可以将旅游标识体系中的视觉符号与不同的视觉表达手法结合在一起,使视觉形象与当地旅游景区的地域特色、民宿特色、历史文化、人文情怀等融为 一体,以图达意,充分发挥视觉传达设计所特有的魅力,将大大提升旅游景区的形象,并有利于旅游景区整体服务水平的提高和综合竞争力的增强。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03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