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景区主题剧场作为旅游景区文化的重要载体,有着独特的文化价值。旅游剧场的演艺可以将当地民俗风情,如音乐、舞蹈、杂技、武术、服装、语言等多种表演艺术融合在一起,为游客提供盛大的文化展示盛宴,对提升旅游景区形象及促进地方经济增长有着重要作用。如今,已有越来越多的旅游景区根据自身的情况来策划和设计主题剧场。一般来说,旅游景区主题剧场的策划和设计都是没有固定模式的,往往根据主题的不同在演出内容、演出形式和舞台工艺等上面有所区别与差异。以下我们通过2个旅游景区的剧场设计案例来看看旅游景区的剧场都有些什么特点,能为我们提供什么可以借鉴的地方。
(图源:印象刘三姐官方公众号)
案例一:印象·刘三姐
1、剧场类别:室外剧场
2、剧场概况:
印象·刘三姐剧场位于桂林阳朔的漓江水域,以当地自然风光为背景,融合了当地的自然山水、当地经典民歌及当地传统民俗文化与风情,并集合现代科技元素等元素进行打造。
3、设计特点
(1)以漓江风景区内的自然风光为背景舞台场地,展现了桂林山水的美丽风光,水域内搭建的人工布景建筑物的设计材质都来源于当地资源,非常具有当地民族特色。文化上选取当地的山歌作为代表,突出文化内涵。
(2)为了呈现多层次的演出效果,整个剧场的舞台规划有陆地和水域两个不同区域。陆地演出在观众席和漓江水域之间,水域演出是由当地竹木搭建的舞台上进行,水域的舞台还可以根据需求进行隐藏。剧场的演员则是以当地渔民为主,目的是要真实的还原当地的民俗风情。这种水域与陆地相结合的舞台设计为演出内容的丰富提供了硬件上的支持,丰富视觉的层次感。
(3)印象·刘三姐剧场共规划有3200多个观演席,还设有贵宾席位。席位依山而建,呈梯田状,与周边的环境融为一体。同时剧场规划设计充分考虑了泄洪需求。在舞美设施设计上还充分考虑了对演出水域生态环境的保护,减少因人类活动造成的环境破坏。大体量的舞美设施都采取隐藏式设计或是有人工布景进行装饰,或是方便撤离,这样方便游客白天进行游览活动。
(图源:印象刘三姐官方公众号)
案例二:北京华侨城大剧院
1、剧院类别:室内
2、剧院概况:
北京欢乐谷华侨城大剧院总建筑面积 26000 ㎡,策划规划有1600个席位,剧场主要为《金面王朝》量身打造,与“三星堆”博物馆一动一静,通过舞蹈、音乐、杂技、魔术等多种艺术来展现三星堆文化奇迹。
3、设计特点
(1)《金面王朝》以三星堆文化为设计创作灵感,与三星堆一动一静相结合开创了文化演艺和博物馆跨界融合的新模式。通过对三星堆人面、铜鸟、兽面等文化符号的策划与设计创作,让《金面王朝》剧目所具的文化内涵发挥出震撼心魄的,神秘的艺术设计效果。
(2)剧院舞台设计突破了常规的台口形式,旨在让演艺人员与观众更好的互动交流,增加沉浸效果。设计团队在台口的两侧分别预留了 3.5米×5.5米的开口,在原本是耳台的位置各设计了两个21米长的表演区域,呈半环抱状伸向观众席,拓宽了演出的界面,设计上体现出更好的融入感。而观众席的设计为弧线形,这样保证了多数席位有良好的视听效果,不同观众席的区域都设计有出入口和不同的流线,这样设计上确保了观众在出入及疏散上能有条不紊。另外根据剧情需要剧场的舞美台口有18米×9米,且主台和侧台之间形成一个完整的矩形并规划有后台空间,这样设计为大场景演出创造了有利条件。此外,剧场还在设乐池的位置设计了一条4米宽的通长水池,以满足与水相关的演出场景。
(3)剧院在设计中运用了大量的先进技术与设备来确保演艺效果,如渡桥、吊杆、升降台、车转台、道具车台等,同时还有定制的机械设备,如2号升降台可以上下升降11米,这些都能为打造多层次的舞台效果提供保证。
(图源:金面王朝官方公众号)
总结:
以上旅游景区主题剧场、剧院案例我们可以看出,旅游景区的剧场、剧院主要是服务于景区,服务于旅游业,与传统的剧场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旅游景区主要作用对象是游客,因此我们推理出旅游景区的剧场演艺内容要通俗易懂,在策划与设计时要遵循大众审美标准,同时因剧场与景区关联,因此剧场的整体设计及剧目内容与景区互相依存,具有唯一性和不可替代性。另外,做为设计者,旅游景区的剧场的策划与设计还需要注重经济效益,要能为旅游景区带来客流和经济价值,这也引申出另一个问题,即旅游景区的剧场演艺人员应长期驻扎景区,这样可以降低演艺成本,同时也为景区剧目升级提供保障,另外剧场的规模和等级要适合景区自身需求,避免增加成本,如华侨城大剧院运用的高科技设备就是根据自身需求设计定制的。
此文章由创艺园旅游规划设计整理编辑分享,请勿转载!文中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推荐阅读: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03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