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乡村建设规划的最终服务对象是农民,其目标就是让农民自身觉得幸福,而不是使乡村披上光鲜亮丽的外表。全国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开展以来,根据很多乡村的当地农民反映,建设规划过程中表现出的状态就是只听到建设美丽乡村的口号和看到挂起建设口号的旗帜,然而并没有真正看到有所建设规划和改变。这就说明了,各个政府部门对美丽乡村的内涵和意义并没有深刻的体会和理解,并且没有充分认识到美丽乡村建设规划的意义,也没有过多的去研究学习和借鉴优秀案例,从而导致很多地方的美丽乡村建设规划都是“正在进行中”。
由于美丽乡村建设规划意义宣传不到位,它的共建理念没有深入农民内心,使农民自身对美丽乡村认识浅薄,导致农民对美丽乡村建设规划的积极性不高。在农业生产生活方面,为了获取短期经济收益而牺牲环境质量,对乡村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农民生态文明保护意识和生态文明责任意识不强烈,缺乏自觉培养树立绿色、文明、健康的生产生活方式和消费理念,从而导致美丽乡村进行的缓慢无序,建设规划中得不到农民的拥护,建设规划后形不成长效保护机制。
在当代美丽乡村建设规划中,由于规划设计师水平还没有达到一定的高度,在规划设计方面一味的借鉴和模仿优秀案例,而缺乏对当地特有历史文化的挖掘,而造成设计元素单一且出现“批量化”生产的乡村景观,导致景观打造与当地文化特色不协调,使得乡村失去本身特有的乡土化和个性化。
同时,在大部分地区建设美丽乡村过程中,一方面为了节约成本和保障工程进度,另一方面也因为过分重视外在的整齐统一,许多村往往套用一个相同建设规划模式,去拆掉危房旧房,统一建设规划房屋,盲目的“克隆”,造成千村一面的局面(如图3-3)。一个地方的历史、民俗、农耕和人文等多方面深层次文化的内涵并没有充分被挖掘出来。没有利用本地有利的特色资源去策划出能够提高本地发展的有机元素。要想建设规划出具有当地特色的美丽乡村,就是要深度挖掘当地的各类文化特色并正确的在美丽乡村建设规划中得以体现从而避免美丽乡村严重的同质化。
中国城市化进程日益加重,导致中国传统村落正在不断瓦解,据统计可知,中国村庄已经编制好乡村总体规划的占63.46%,但是乡村规划缺乏具体的编制规范及标准,因此总体不经如人意,造成的结果就是乡村设计有着“城市化”的倾向(如图3-4)。改善乡村的景观面貌是建设规划美丽乡村的首要任务,但是目前大多数地方都是简单的把美丽乡村建设规划用地当作白纸,在上面“画”出所谓的“美丽”,他们认为“规划就是要推倒重来,把乡村建设成大城市样”[39],导致农村更像城市,取而代之的是“农村包围城市,农村走向城市”的总体趋势,局部地区出现建大亭子,大公园(如图3-5),大广场(如图3-6)从而偏离整治重点,修宽马路,建高洋房等普遍现象。乡村景观缺乏乡土气息,被人们追求的“城市风”所包围。
美丽乡村建设规划过程中存在很多的空间形态,空间的“聚”与“合”利用不当,就会造成空间土地的浪费以及拥挤。例如:乡村内部道路的交叉口是通行的主要道路,但是通过调查发现,很多乡村对于这种空间的利用率极低,往往都已经变成了脏乱差的喧闹口,没有任何景观小品的围合空间和中心位置的文化景观点缀等。
在调查美丽乡村的过程中,发现其景观设计在尺度方面也存在很大的问题,缺乏人性化。例如:乡村道路的坡度巨大的地方,没有采取缓坡措施;种植池周边本可以作为座椅供人们休憩,却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在市民广场周围,没有公共空间的设置;没有明显区分人行道和车行道,造成不安全因素;很多地方脏乱差没有得到改善,缺乏观花观叶的植物点缀空间景观;乡村道路与空间内缺乏景观标示物,存在空间引导的问题;乡村在基础设施满足的基础上,缺乏大量的景观小品和互动性景观等问题的存在。都应该建设规划长效机制,去改善这些存在的问题,使美丽乡村而变得美丽。
以上文章由创艺园旅游规划设计编辑整理,请勿转载!文章图片来源于互联网及公众平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推荐阅读: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03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