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百年来,宗教无所不在,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的各个方面。而宗教旅游也是旅游活动方式之一,旅游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宗教文化遗产的保护。在现代商品经济社会中,旅游的发展能为当地带来极大的经济效益,可以为宗教遗产的保护可以提供充足的财力和资金支持。同时,在“眼球经济”的今天.关注也是一种力量,很多宗教圣地借助旅游活动的开展,可以提升知名度和美誉度,引起广泛的关注和重视,从而获得更好的保护。
宗教因素为自然景观注入文化内涵,对游客更具吸引力。随着游客品味的提升,旅游者已不再仅仅满足于游山玩水,更注重在旅游中寻求差异、开阔视野、扩大知识面、满足猎奇心理。从中获得多层次的享受。宗教遗产中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正好可以满足游客独特性、差异性的趣味需求。同时.宗教提倡的超脱遁世的理念,也为僻处山野、远离尘世的自然景观增添了少许魅力。
宗教性文化旅游景区不以奉教为宗旨,而以传播为特色;不以僧人为主体,而以游客为主导;不以修行为诉求,而以体验为意趣;不以寺庙为弘法的主要场所,而以广场为传播文化的主要场地,通过现代高科技手段、通过艺术加工、通过融合创新,转换为系列旅游产品和服务。宗教文化主题景区与特色古镇、主题公园、自然景区成为旅游投资的主要领域之一。
宗教性文化旅游景区的发展的特点
1.多次重游景区几率大
在旅游时,能够让游客产生重游意愿的局指可数,但是宗教文化景区不同于一般性景区,因为信徒许愿还愿的传统习惯,很多信徒会反复去同一个宗教景区,如果这个宗教性文化景区对于祈福、许愿等,若效果特别灵验,游客会自发向身边的推荐!
2.游客愿意花钱
游客一般对旅游消费是有预算的,但是信徒对宗教的热情是没有止境的,由于宗教信徒的虔诚心以及宗教本身作为一种精神寄托的性质,使得游客信仰热情,非常愿意花钱从而激发其强烈的、高额的消费意愿。
3.游客愿意住一夜意愿较高
过夜率是一个景区是否能产生附加增值收入的重要指标,住宿、餐饮、特色商品及其他服务消费肯定会数倍于区区一张门票。不同的宗教文化都讲究修炼,深刻体会景区宗教文化,对游客过夜率会有极大帮助,综合性服务大大提高景区的收益性。
4.游客参观量总体稳定
很多的旅游度假区、景区景点、主题公园等一般会形成比较明显的假日经济,如长假、小长假和寒暑假。但是宗教文化景区会在节日吸引更多人的来到访景区,比如宗教节日、初一十五等,很多信徒也会在普通工作日到访景区,这样就不会导致宗教性文化旅游景区的客流量产生巨大的差异,可以维持在一个稳定的范围内。
宗教性文化旅游景区的发展现状
我国的很多宗教旅游资源都分布于景色宜人的名山大川之中。在已经公布的8批次共225家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中,宗教景区总数达到104个,占景区总数的46%。
目前我国的旅游业发展基本处于观光旅游阶段,度假休闲旅游尚未全面展开,特色旅游也大多是在局部地区针对某个旅游年提出,各旅行社推出的旅游热线,则多以地理区域的邻近作为划分依据,至于各条线路内容的组合,是“遇山开道、逢水架桥”,都是走到城市逛城市,遇到山水观山水。除了著名的宗教圣地外,宗教景观只是作为零星散见的景点出现在旅游线路中。所以说,宗教景观的开发还远远没有形成规模。国内旅游自然风景观光比例的下降和文化旅游比例的上升,作为中国历史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宗教文化必然会引起游客的关注,因而也应该更加引起旅游业的关注。再者是导游对宗教景观的讲解,目前导游的主要任务也只是停留在对宗教建筑、造像等物质对象的介绍上。面对全国各地数不胜数的佛教造像,游客往往见菩萨就拜,当他们问及造像以及建筑的文化背景时,导游往往很难答得上来。
总而言之,宗教旅游要想在新时代旅游业的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应根据自身的特点大理发展高品位的特色旅游,传播教义文化是初心,合理的商业性开发也是维护宗教场所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此文章由创艺园旅游规划设计整理编辑分享,请勿转载!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03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