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童年”坐落在云南大理的洱海。在云南大理旅游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让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遭到了不可避免的严重破坏,因而在项目入口处巧妙的设计了一条生态自然廊道,同时将自然科普融入到其中,让项目成为兼具生态多样性的儿童科普乐园。这座儿童科普乐园有四个板块内容,在设计方法上,仅采用了无动力游乐装置。之所以选择无动力,是因为无动力不会消耗额外的能量,更加符合设计的初衷。其次,也更加有利于体验者之间的互动,方便父母与孩子的互动。
(1)设计灵感:以当地自然元素作为设计灵感选取苍山洱海的水循环模式,洱海水蒸腾后形成苍山的云,云又降水循环回洱海。而在这苍山洱海之间的十八条溪水,就是乐园的水景构成的灵感元素。在这个自然的水循环过程中,通过模拟仿生在此循环中的自然环境及栖居的动物与植物,以最自然的方式让体验者融入自然、亲近自然并认识自然、进而探索自然。可以说整个乐园就是此处生态水循环的模板,并巧妙的进行了科普。
(2)设计理念:结合地域生态文化的多样变化儿童活动场地
乐园地处苍山洱海的大环境之中,其地域文化的生态物种多样性是最具有魅力的,拥有独特的自然气候与品种丰富多样的动植物资源。设计上紧紧围绕苍山洱海的自然元素提取设计元素与灵感。在乐园功能分区的设计上,选取了从物种生态多样性到自然地理生态模式的多重角度进行设计;在儿童乐园中的无动力设施的主题选择中也是一样,儿童乐园内的游乐设施设计也是根据当地独特的动植物特性为灵感而设计。这样不仅彰显了自然生态的保护理念,同时还科普了动植物的自然知识。
(3)设计特点
乐园以自然的角度出发并结合了教育来进行打造,该儿童科普乐园从苍山洱海的地理关系中寻找到设计灵感,同时景观设计师、雕塑家、教育家等众多学者及专业人员参与其中,确保项目始终保持设计的初衷:以自然科普教育为核心,对乐园的景观环境场景、教育科普的内容进行原创构思与设计,结合无动力游乐设施最终落地呈现。运用自然原始状态在科普乐园中再现苍山与洱海的天然环境地貌特征,并以无动力游乐设施来模拟环境的水循环模式,以此来引导亲少年朋友在体验过程中感知自然界的规律、生态物种与特有的雨水循环,在这种自然体验中达到寓教于乐与科普的目的。这样避免了单纯的说教和信息的简单展示,对注意力很难集中的儿童来说更具有吸引力。
小结:
儿童科普乐园的设计过程就是设计融入自然观的一个过程,最终呈现给以感官体验认识世界的孩子们,让他们感受到自然界的宏大和自然的美好,这个由抽象到可感知的过程对设计者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在这过程中,需要寻求一个载体进行跨越,可以是乐园中游乐设施的主题选择,就如本文案例中的儿童科普乐园中的无动力游乐设施,就地取材以自然元素中提取设计元素,同时融入科普进行多重角度设计。
以上文章由创艺园旅游规划设计编辑整理,请勿转载!文章图片来源于互联网及公众平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推荐阅读: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03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