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地大物博,地域辽阔,有众多的少数民族,文化源远流长且多元化发展,在当地的著名的旅游景点中,游客常常能感受到当地的文化底蕴。
当今时代多元文化交织,应有属于当下的文化特色。作为专业的风景区规划设计单位,在规划设计时,我们不能满足于在景区规划设计中体现泛泛的中国文化,要有当地意识,挖掘当地历史人文,体会当地日常生活,营造符合当地文化的景观,只有准确把握住所在地域外在和内在的文化属性,才能创造出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受大众喜欢的文化景区。
地域文化在风景区规划设计中起的起的重要作用
天等县风光景色独特,旅游资源丰富,其既有壮乡特色,又是联系大新、靖西边境特色游与右江河谷红色旅游的重要线路。
设计构思
项目以提升、改造天等县丽川河水环境为基础,重点进行河道及两岸的景观提升改造设计,打造若干个主题景观节点以充分展示天等县及丽川河的滨水景观特点、特色文化及人文内涵。
总体目标
以河道生态为基础、以天等文化为内核,以市民休闲为目标,深入挖掘天等县特色文化内涵,整体提升景观风貌,打造一条个性鲜明,功能完善的景观带,构成天等县宜居城市建设的重要空间载体,形成一张展现天等独特魅力的城市新名片。
文化目标:项目建成后,为天等提供了壮乡文化、辣文化展示走廊和休憩风情地,成为休闲生活新去处,提高天等城市居民文化休闲生活水平,丰富和宣传地域文化。
生态目标:开敞空间—生态的呼吸网络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和开放空间,使居民徜徉在自然的怀抱中。
设计定位
功能定位:以壮乡文化为基调,以天等独特的祈福(拜囊海、打榔舞)文化、辣文化为核心精神,营造支撑壮乡综合体验的功能体系,打造成集市民休闲,文化展示,休闲养生旅游于一体的“广西首条独具火辣壮乡文化个性,兼具市民休闲与养生度假功能的综合性滨水综生态河道体验带”。
形象定位:“天等文化项链”。
功能结构
设计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响应上位规划与国家政策、结合现状地形地貌、挖掘天等本地的资源特色,最终形成“一带、三区、六节点”的主体功能结构。“一带”:丽川河综合游览带;“三区”:壮乡风情体验区、天等映像展示区、辣韵养生度假区;“六节点”:三个核心节点:独秀拜月、天等印象、辣园逸趣;三个次要节点:湿地科普、疗养康复、壮乡花境。
总体布局
由功能结构的基础上,对景观进行特色突出、主次有序地组织和塑造,实现特色文化空间—风情体验空间—生态休闲空间—景观游憩空间的自然转化和有机融合,最终形成设计总平面图。
文化表达
天等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拥有辣椒文化、打榔舞文化、拜囊海文化、徐霞客文化等,在景观优美的丽川河畔,设计将采用“环线+节点”的形式表现充满魅力的南国小镇——天等独特的文化。设计中将有两大主要文化流线:霞客仙踪绿道系统和文化主题灯具系统;以及四大主要文化节点:拜囊海文化广场,打榔舞文化广场,福寿养生文化广场,天等映像广场。
天等县丽川河项目通过以挖掘天等地域文化元素,结合各种设计手法丰富了景区活动空间。将城市滨水公园作为城市入境窗口,以及完善沿线生态配套设施,有利于地块的未来规划走向;将地域文化融入绿地公园中,体现其风格特征也是有效提高公园特性的重要手段。自然田园式、古典式、现代式以及结构、解构式风格都是一种丰富公园的手段,把地域内涵文化特性融合进去才是当地本源精神符合人民生活需要的绿地。同时也给天等县带来了相应的文化价值、经济价值、社会价值。
此文章由创艺园旅游规划设计整理编辑分享,请勿转载!文章图片来源于互联网及公众平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推荐阅读: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03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