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各大国在实现社会转型的过程城中,把建设新型农村作为一个重要阶段,同时也是必须实施的重要战略。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如法国、德国、英国及美国等都采取了不同的措施进行农村改革和建设。这些国家的农村改革和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提高了农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和质量,缩小了农村与城市之间的差距,基本解决了农村与城市发展不协调的问题,积累了一些农村建设的经验。
美国乡村发展的模式是在借助工业化的同时,用“城市化”带动乡村发展,利用扩散效应带动城市周边的农村发展。19世纪,美国政府发挥服务职能,通过融资的方式完成各项基础设施的建设,美国乡村在基础设施方面已经达到和城市一样的水平,对于促进城乡一体化的快速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同时,在农业生产方面,美国采用集约规模化管理经营模式,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进行便利。
欧洲国家在乡村发展方面则是注重回归自然,德国的乡村建设以“村庄更新”为主题,采取主要措施是:加大对乡村公共服务的投入;对乡村老旧建筑进行改造;建设和改造过程中充分考虑文化特色等人文因素。同时,德国政府注重吸取广大村民的意见,整个更新计划十分注重保护传统。“注重艺术元素的融入”是法国乡村发展的特点,例如普罗旺斯每个月份都会组织幵展不同的艺术活动,让每个来此体验的游客离开时都会有一种“乐不思蜀”的感觉,使农村成为艺术交流的场所,让市民在这里享受宁静美好的艺术韵味。
日本、韩国等国,人口密度大,地少人多,历史上农业发展也十分注重精细耕作,其农村现代化转型对我国的农村发展极具启示意义。日本的乡村现代化转型则以“造村运动”为主题,采取的主要措施包括:培育农特产品生产基地,重点发展农特产品并提高附加值,积极推动农产品市场化[24]。此外,为农民开展多元化的农民技术教育,创设合理的农业发展金强配套制度。日本的“一村一品”运动值得我们借鉴,去挖掘当地乡村特色,适应当地的条件去发展特色鲜明的农产品和农业产业,进而形成特色产业集群,从而提高农民的收入。“新村运动”是韩国乡村建设的主题,采取的主要措施有:改善农民居住环境,加重发展农村的加工业和制造业,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改善农民的非务农收入;同时发展农村公益事业,提高农村公用服务的投入。“新村运动”的实施,使得韩国农村的自然环境和人文面貌都焕然一新。
由此可以看出,这些国家乡村建设的成功主要是由政府去主导大范围的乡村建设运动影响的,在进行乡村建设前能够科学规划,并且重视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民生活水平,重点发展农村涉农和其他产业,并不断出台农村建设方面的有关法律法规,以制度保障乡村建设的合法性和有序性。这些国外建设乡村时采取的优点,可以根据我国国情合理的在我国美丽乡村建设规划中得以适当采纳运用。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03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