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公园是用于满足市民生活、休憩等相关需求的公共绿地的形式之一,是以游憩为主要功能并兼具其他社会性功能的开放性空间,是城市中最典型的景观园林形式。城市公园规划在整个城市规划中占非常重要的比重,它属于城市建设用地、城市绿地系统和城市绿色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整体环境水平与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如今城市公园不仅承载着市民日常休憩场所,更是集生态调节、文化传播、城市精神的综合性的公共开放空间,具有游憩、娱乐、亲子、休闲、展览、运动等多重功能,因此,如今城市公园规划设计需要考虑人文、政治、经济、历史、风格、品味等多个维度内涵,遵循以下规划设计原则:
1.社会性原则
城市公园已经从封闭式私人庭院向全社会的城市开放空间发展,代表的是现代城市建设理念的改革,更体现了社会对人性的关怀、对人们精神生活的满足。是城市建设的基础设施之一,具有不可忽视的社会效益。因此城市公园的规划设计面对的主体是社会全体阶层、属于社会性公共空间,应该是一个努力为城市各阶层和群体创造相对自由平等的社会活动场所。城市公园的总体规划设计和把控应创造出功能丰富、合理的空间利用,包括入口、管理、休憩、运动建设、娱乐活动、赏游等相关功能,尽量做到创造满足不同人群使用的专属空间环境。
2.生态性及可持续性原则
城市公园不仅为居民提供综合性社交场所,还具有非常多的生态功能,如具有渗蓄雨水的天然功能,能缓解城市内涝,消减城市径流的负荷,起到保护城市生态环境和改善城市气候的重要作用。因此在进行城市公园规划设计时,应根据区域的径流指标并结合城市公园内的景观要求和自然条件来进行生态的专项设计,要注重城市公园内部的生态效应,充分利用空间资源,建立多层次、多结构、多功能的科学植物生态群落,构成长期的健康共存生态圈。秉持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绿色发展生态设计理念。协调处理好城市公园与周遭环境、城市建设及发展的关系。
3.因地制宜原则
从宏观角度来说,城市公园的规划设计要与城市规划设计、与区域文化氛围相协调,做到外部协调与内部统一。在微观角度上,城市公园规划设计要与场地的地形、交通、建筑风格、环境色彩等协调。一方面以当地气候与自然条件为规划设计依据,另一方面以区域传统历史文化与乡土民风民俗以及文化价值为根本。如在景观植物的规划设计中应优先考虑本土植物,建筑设计上选用当地石材,对原有的历史文物、珍贵动植物加以保护等,将当地文化及特色进行传承与传播。在规划设计过程中应当充分利用和合理改造地形,从而达到工程合理、安全、经济、物美的效果。
4.安全原则
城市公园是群众常到的场所,规划好园区内的安全工作是提高居民户外活动的体验质量的重要保证。可以设置相应的警示牌起到警示作用,如在临水区域需设置防落水警示,相应地方设置防火、防盗等警示;道路规划设计考虑特殊群众的使用便利;空间布局结合道路照明做好规划,降低犯罪率;考虑应急区域设计,保证线路的畅通无阻;城市公园内设施标注使用规范,注意事项及检修时间等明细;考虑缓冲带的设计以减少意外事故发生等。另外我们除了要注重环境设计的安全感营造外,更重要的是要打造安全合理的公园管理措施,确保城市公园在运营中的安全生产。
最后,随着我国城市不断发展,城市公园的发展也已进入多元化的时期,不管是从主体概念的确定还是城市公园具备的功能上考量,创艺园都认为城市公园的规划设计都应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坚持社会性、生态性及可持续性、因地制宜与安全性的设计原则,在与城市发展相匹配的同时体现满满的人性关怀,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尝试创新。例如由创艺园自主投资打造的嘉印拾光城市公园创新的加入了网红元素,融合商业、拓展、游乐、文创、教育、餐饮等业态,以“公园+”模式为城市居民成功打造了一个幸福体验空间,现已成为城市公园更新升级的一个典范。
推荐阅读: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03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