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类型
广州增城·牛牯嶂地质公园总体策划案例
项目概况
广州增城·牛牯嶂地质公园项目占地约2万亩。西邻从化市石门国家森林公园,东接龙门县永汉镇,北承龙门县南昆山国家森林公园,南面向灵山洞小盆地,是从化、龙门、增城三县市的交汇点。由三座超过1000米的山峰组成,山坡较陡,河谷切割较深,有不少叠水瀑布和峡谷,附近少有村庄,人烟稀少,植被茂密、原始,是探险猎奇的好地方。
项目定位
牛牯嶂景区旅游资源共计有8大主类, 22个亚类, 53 种基本类型, 景区旅游资源还是较丰富,资源品位较高。牛牯嶂旅游资源以自然旅游资源为主,在自然旅游资源中则以地文景观和生物景观资源更为突出。
创艺园旅游规划设计团队拟打造以“探秘自然”为核心,广州首个集地貌景观、水体景观、地质构造景观和自然生态、人文景观为一体,具有极高美学观赏价值与科学价值的综合性地质公园。创建地质文化旅游、生态旅游、休闲旅游、体育旅游、美丽乡村观光旅游品牌和幸福旅游胜地,珠三角地区最大的秘密花园,广东旅游大省新的文化名片。
项目整体规划思路
一个核心:
强化“广州首个地质公园”品牌建设,围绕“最后的秘境”这一品牌形象进行资源整合与开发,凸显优势与特色。
两条脉络:
广州首个地质公园——地域标志——情境体验式科普旅游产品
最后的秘境——神奇自然——森林养生、生态休闲度假旅游产品
双重目标:
景区——构建现代旅游体系,形成省级生态休闲度假旅游胜地
社区——旅游地产双轮驱动,以旅游带动城镇建设,营造宜居社区环境
项目分区思路
区域内林木蓊郁,清泉长流,环境清幽,自然植被良好,生态环境优美,具有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优越的地理位置。创艺园旅游规划设计院紧扣地质公园的鲜明设计主题,基于文化内涵的丰富旅游资源,能够使游客在难忘的体验中充分感受历史的熏陶。在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中需要采取主题化、集约化的手段,进行资源的聚合,通过移植、借势、嫁接等多种手法,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整合。
(1)根据旅游产品业态的不同,及项目地资源的整合区分功能区。
(2)各功能区应有相对独立和齐全的旅游接待设施和服务设施,便于游客在不同的功能分区可以得到完整的旅游体验,进行不同的组织和安排。
(3)各功能分区在保证功能片区特色鲜明,功能完善的基础上,使功能配套、产品体系和文化主题彼此相互支撑,紧密联系。
(4)在深刻分析了当地资源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将“最后的秘境”通过休闲、娱乐等实体的方式展现出来,使之成为旅游区的主打品牌。
(5)规划将打造动静相宜,闲趣相适的创新型旅游综合体环境,在生态资源不被破坏的基础上规划配套设施。
项目业态介绍
太古代区——旅游形象区
1、主入口标志2、太阳系花田3、八大行星主题雕塑4、太阳演艺广场5、观演台6、服务点7、景观大道8、民俗风情街9、地质博物馆10、游客接待中心11、博物馆酒店12、民俗酒店13、度假木屋14、乌桕林15、电瓶车道16、花岗岩采石场遗址17、石泉水浴18、趣味滑道19、生态停车场20、原生态水乐园
元古代区——山林游乐区
1、溯溪探险2、轨道漂流3、山体栈道4、观景平台5、洗矿遗址6、悬索桥
古生代区——仙湖祈福区
1、后勤入口2、七夕广场3、滨水栈道4、炭窑遗址景亭5、七仙女庙6、乞巧洞7、浪漫花溪
中生代区——云峰休闲区
1、杜鹃花海2、峰顶观景台3、通天塔4、飞瀑亭5、通天飞瀑
新生代区——体育度假区
1、服务中心2、运动场3、生态水公园4、高空缆车5、帐篷营地6、汽车营地7、萤火虫奇观8、野奢酒店9、蝴蝶谷10、度假木屋11、快乐干线
注:需要完整的广州增城·牛牯嶂地质公园总体策划案例,以及其他旅游景区升级设计方案、景区策划案例、主题乐园规划设计案例,联系创艺园获取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03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