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旅游最近几年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上升及民族越来越自信,且国家越发重视传统文化教育的情况下得到了大力发展。红色旅游景区因其具有特定的历史场景与历史文化而具有鲜明的特色,属于文化旅游比较特殊的一个类别,它的规划设计需要做好红色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同时还需要设计者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与突破,将历史文化信息与新时代文化融合,焕发景区空间活力。
(图源:冉庄地道战纪念馆官方公众号)
1、做好红色文化传承
红色文化是红色旅游景区的核心与灵魂,是整个景区风貌内容的重点和精神文明面貌。因此,对于设计师来说,做好红色文化的梳理至关重要。对于景区而言,往往其文化资源较繁杂,包括空间形态、街巷肌理、历史遗址与建筑、人文故事、民族风俗等,所以我们在做规划设计时需要厘清文化发展的重点,确立红色发展的主题。在对红色历史遗迹进行保护,红色旅游空间重塑等上综合发力,确保红色文化主体的地位。
(1)可以划分不同层级分区来保护并发展
这里需要设计师厘清景区红色文脉的发展,对景区内空间场域关系进行梳理,对当地历史红色文化故事深刻了解,对场域进行划分,如划分为重点保护空间、次级保护区、红色文化过渡空间、整改风貌协调区域等不同的级别。例如在冉庄地道战遗址中将场域规划为3个级别。在重点保护区域的地方采取最为严谨的方式,让空间充分体现景区的空间形态格局及红色文化内涵。在影响重点保护区内的构筑物进行相应的拆除,对于部分损坏的历史建筑则采用微介入的设计手法进行最大可能的修复。在红色文化的过渡空间中根据旅游景区实际发展需求完善空间功能,融入了商业空间、文化旅游空间等,让游客的体验更为丰富。而在整改风貌协调区域中设计师立足于历史文化遗址本身进行了设计上的延展,将红色旅游景区的功能完善,规划出接待中心、餐饮、住宿、商业等内容空间来促进景区运营发展,最终实现旅游景区的多元化与综合性。
(2)将历史场景化
历史再现可以让游客回到那个特殊的年代,沉浸式体验场景化。让景区更为生动,具有内涵。场景的恢复依托景区内的红色遗址遗迹,利用高科技还原技术,复古小品、人文故居等。例如在冉庄地道战遗址中就恢复了古槐树、高房工事、 石头堡、锅台等内容,让景区场景更为真实,将当年当地村民如何抗击侵略者的历史事件真实的叙述出来。此外设计师还要做好景区红色景观节点的规划设计,从项目中提取红色文化元素加以现代景观手法来表达。如在冉庄地道战遗址中设计师提取了地道、锅台、水井等地道战的红色文化元素来进行创意,运用在建筑、铺装、雕塑等方面,将场域内的精神内涵效表达。
(图源:冉庄地道战遗址百度百科)
2、做好创新
在做好红色文化传承基础上我们还要做好创新,一方面可以延续空间风貌的基础上调整空间功能,另一方面可以举办各类活动及场景故事设计,丰富场景的内容。延续空间风貌是在宏观把控空间肌理形态下进行的。如冉庄地道战遗址就延续了街巷的空间肌理形态,设计师注重整个街道侧界面的色彩、墙砖与细节装饰等的处理,其他景观要素的装饰围绕着主题文化进行设计搭配,同时调整街巷的使用功能,禁止任何车辆在此通行,商业游览街道只允许必备车辆通行。村民的生产生活道路并不破坏整个景区空间肌理同时得到相应功能补充,满足了村民的多种需求,空间上的功能大道调整。在举办各类活动上可以开展全真化的体验,如冉庄地道战遗址就规划了红色地道战体验专线,让游客游览过程中真实体验地道战的斗争生活场景。另外景区还可以设计故事场景来增加游客的体验。如规划影院、集训广场、劳动生活场景、历史年代的民宿等体验空间,以创新来进一步激活空间旅游价值。(以上由创艺园旅游规划设计编辑整理,请勿转载,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及公众平台,版权归原作者)
推荐阅读: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03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