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区的道路是游览的必经之路,其功能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景区的道路是景区内实施运输的交通体系,是景区不可缺少的,也是满足游客进入景点,进行游览的必经之路,还可以看作是内、外交通的组合。对外交通主要说的是景区与外部连接的交通网,其不仅是游客到达景区的必经之路,也需要承担一定的交通职责。内部交通主要存在于景区内,起到了不同景点、景观等之间的连接作用,缺少了内部交通的良好支持,游览的质量就会下降。
相对于城市园林式景区来说,景区在地理位置、规模等方面,都远远超过园林式景区,同时,由于景区较大,存在较多不同类型的景区和景点,风景的可观赏性、可观赏点很多,并且不同的景区或景点由相应的建筑、植物等构成,通过地形上的分割,使每一个景点形成独具特色的景区,又能够在多个景点相互融合的过程中,使整个景区更体现出整齐合一的状态。如对于南京的玄武湖,在景区内的道路上,都是紧紧的围绕着湖本身而设计的,不同的位置道路的具体设计不同,又能够在不同的角度来欣赏到湖的美景,也起到了分散游客、引导游览的功能。
景区的道路并不是简单的通行的道路,而需要融合科学的设计观念,经过全面的调研和精心的规划,充分的利用景区的自然条件,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来巧妙的融入具体的设计,使游客在游览的过程中,能够在道路的行进中,拥有景观在心灵上的享受。此外,在具体的规划上,又可以利用不同的景区背景,来进行更具特色性的构造, 小桥、流水、山石等,既能够丰富景点的层次和可观赏性,又能够起到很好的引导效果。
景区内的道路往往随着景区地形的变化而变化,而如果都采用直道的设计,虽然开阔的视野使视觉上得到了享受,但却使景区整体缺乏了灵性。因此,作为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道路规划的合理性、科学性,直接影响到了景区的质量与服务的水平。以更为曲径的形式来展现出道路的艺术性,能够很自然的让游客联想到自然的美妙,同时结合景区独有的人文、建筑、山石、流水等,使路、景、观得到统一,源于园林却又能够超脱园林的艺术美感。例如河北野三坡百里峡景区,在多达 2008 阶的台阶设计上,就充分的体现出特色的一面,创新性的将纪年的方式融入到台阶中,使游客在往返的行进中, 能够感受到时空的变换,既丰富了历史的知识,又带来了不一样的欣赏乐趣。这就形成了野三坡道路景观中最独具特色的风景景点。
景区道路的路面也需要根据景区的特色来进行设计,材质、样式、颜色、风格、图案等,能够使景区的特色更加的鲜明,同时,在不同的样式中,再把景区内独特的景观、建筑相结合,能够在最大程度上丰富景区。不同的景区根据自然、人文、习俗等不同, 采用了对应的铺装形式,如云南少数民族的山寨景区中,就将当地的文化融入了道路的铺装中,不同类型的道路、不同的材质和颜色、不同的样式,与独特的山寨文化和地形相映衬,让你步入道路就如同进入了山寨一般。又如道教文化盛行的平遥古城,在道路的设计中融入道教的元素。由此可见,在景区道路的规划上,要因地选材,结合不同的文化民俗,将之融入到整个景区的规模与建设中,才能够使道路的环境更好的融合到景区中。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03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