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街是城市商业活动的最佳空间载体,也是消费者进行各类公共活动的重要场所,不仅商品信息在这里交换,人流也在这里交织,汇聚了许多内容。因此,商业街区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如商业业态的多样性,而随之相应的商业环境也具有多样性,这也导致空间形态相对多样化。在商业街区内人们有各种各样的社会活动、娱乐活动、消费活动、交往活动、休闲活动、商业活动、微旅游活动等多种行为。而一个具有文化性、主题性的商业街区则在这些活动中能够为体验者提供更为有深度的空间环境氛围。以下我们从消费者体验感的核心出发,从娱乐体验、审美体验、教育体验、避世体验这几方面结合实际进行分析:如何设计来打造一个具有良好空间环境的文化主题商业街。
(图源:创艺园案例图)
以上我们提到的娱乐体验主要指商业街的空间环境能吸引群众的注意力并使人感到愉悦,消费者在这里被动地接受外界的环境刺激,并对外界的刺激作出愉快的回应;审美体验是指群众沉浸在商业街的事件或活动中而不对其产生影响;教育体验是我们利用某物或者活动吸引使用者主动参与,提高相应知识水平;避世体验是指群众主动参与到各类文化主题事件,沉浸度是最高的。
我们在对文化主题商业街设计时,基于娱乐体验的设计主要表现在突出主题定位,因为主题是激发娱乐体验的关键因素,也是商业街的特色名片。而精准化的主题表现有助于提高商业街的吸引力,是激发使用者娱乐体验的有效途径。这里我们须注意主题的选择应具有针对性,避免过于宽泛而缺乏记忆点。如果商业街的主题不明确,会导致整个街区失去灵魂,将面临二次改造。我们从商业街的入口、标志物、节点3方面进行设计说明:
1)商业街入口空间是空间序列组织上的重要节点,游客在入口处就能获取关于商业街主题表现的第一印象,我们设计时可以通过加入标志物、牌坊或者广场等空间形式来突出入口,达到强化文化主题氛围的效果。另外,商业街周边若有自然资源则要充分利用,比如半边街一侧的城市公园构成鲜明的边界意象,围合成半园半街的特殊街区空间。
2)城市商业街区的标志物不仅能给使用者在心理上提供一个积极空间,还能成为主题表现的最佳载体,为街区设计一个独特的标志物可以强化体验者对街区文化主题的感知,从未刺激娱乐体验的发生。
3)商业街形象的往往比较碎片化,因为不同的使用者会根据自身需要的场景对商业街进行相应的划分。因此,在商业街设计合理的景观和活动节点,在不同节点上持续输出文化主题才能更好的突出商业街的与众不同。
审美体验的场景设计主要是通过街区节点的场景构建,刺激使用者的知觉,从而激发“审美体验”的产生。因商业街的体量一般较大,使用者在整个体验过程中一般只关注到局部,对全局的总览意识比较弱,因而设计者需要抓住几个重点区域的特色化场景设计打造,最终触发游览者的审美体验。例如半边街和罍街对于传统古建的设计与创新,在处理空间界面与空间尺度上都对传统空间界面进行模仿,让消费者沉溺于商业街所营造环境氛围之中,从而激发审美体验。
在教育体验上,设计者可以通过商业街的功能、景观小品和文化活动入手来达到激发消费者主动参与的积极性目的。在功能上相对于传统的商业街区来说,将文化元素注入主题街区最大的优势是可以融合多元化的文化业态,如餐饮、休闲、购物、娱乐、办公等传统业态,还有文化特色的旅游、展览等多种体验性功能业态,极大地丰富使用者在街区内的活动与体验,满足了双重需求;景观小品如标识牌、座椅、雕塑等是大众广泛接触的内容之一,文化活动是街道空间活力、文化展示最佳手段,这些可以给游客带来多样化的教育体验。
避世体验的空间设计主要在于使消费者沉浸于新的环境与氛围之中,暂时的摆脱现实世界。而良好的空间序列的组织能够激发使用者主动探索商业空间的积极性,沉浸于商业街的文化主题带来的避世体验。这里我们需要注意在进行体检设计时不同阶段的序列组织因其空间处理手法的不同,给使用者带来的心理感受也是各不相同的,主要影响的因素有街道的流线组织和功能排布,如在流线组织设计中,重要的是要提高人行交通在商业街规划中的地位,实施必要的人车分离,改善步行环境。
以上由创艺园旅游规划设计编辑整理,请勿转载。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03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