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也越来越追求精神上的享受,在闲暇之余到乡村中感受自然成了人们的热门选择,乡村旅游也由此掀起发展浪潮,成为各地区发展旅游的亮点。同时,在乡村振兴国家战略背景下,乡村旅游产业对促进城乡融合、提高当地人们生活水平及生活环境,推动当地有关产业的升级有着重要意义。而在现实中,我国乡村旅游产业的规划发展还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如市场主体薄弱,对政府依赖性强,发展质量不高等问题。我国学者黄宗志通过分析华北地区和长三角地区农村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变迁过程中,也指出了我国农业存在“内卷”现象。而近几年乡村旅游收入占旅游整体收入更不足15%,要解决这些问题乡村旅游产业规划就必须要高质量发展:
(一)根据当地基因因地制宜的布局乡村旅游产业规划
乡村旅游刚开始起源于农业旅游,它区别于城市旅游和景观旅游,其本质是“农业景观 + 乡土文化+ 旅游”的农文旅融合的旅游。因此,乡村旅游要高质量发展,与之有关的政府、企业就必须要因地制宜的做好顶层规划设计,结合当地乡土文化,传承并保护当地生态、文化历史脉络,合理布局,最大化地发挥当地资源价值,加强资源的整合力度,打开全面布局、全景开发的宏观格局,以生态理念、共生理念产业理念等形成乡村发展的共生体。另外要围绕当地乡村特色规划定位,进行景观、村容村貌的改善。对农村现有违章建筑进行合理拆除,对危房及建筑进行景观环境规划,提高村容村貌,着重突出乡村本土特色,美化乡村旅游的产业规划环境。
(二)提升乡村旅游产品的品质
乡村振兴说到底就是产业的振兴,乡村旅游产业要发展成为地区的支柱性产业。但是在乡村旅游产业规划发展过程中,其产品大多无特色、千篇一律,存在同质化现象。因此,乡村旅游产业规划的高质量发展还必须要考虑提升乡村旅游产品的品质,促进乡村旅游的提质增效。一方面,要积极探索乡村旅游的发展模式,可以采取“企业 + 合作社 + 村名”或者“党支部 + 企业 + 村名”等多种经营模式,创新经营主体,盘活乡村闲置资源。通过科学、合理、公平划分空闲的农房、土地、闲置建筑物、相关配套旅游资源及基础设施、自然景观等,促进资源与资产的互相转化,以入股方式进行盘活。另一方面,加强乡村旅游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打破原有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业态。将乡村旅游产业同养殖业、农产品和乡村旅游产品加工业结合起来,精准规划设计相互融合的路径,因地制宜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产研学文化、观光体验、生态旅游、康养文旅、户外露营、亲子农场等项目,推动乡村旅游产业规划向高质量发展。
(三)强化运营,建设乡村旅游高质量人才队伍
旅游产业是围绕着“食、住、行、游、购、娱”这六大核心要素开展的活动,是一种综合性的服务业,而乡村旅游产业的从业人员整体素质水平将对乡村旅游的发展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要加强旅游人才队伍的建设。一方面培养具有专业旅游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可以通过创新人才引进机制,让专业人才积极主动投入到乡村旅游产业规划的发展中。其次还需要调动当地乡村居民参与的积极性,可以通过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设计,调动当地乡村居民的原动力,定期展开专业技能培训,培养乡村居民成为具有专业技能的新型居民,为乡村旅游产业规划发展提供更多智力支持。
(四)政府推动有关政策落实,提供金融资金保障支持
结合国家有关乡村建设政策,向政府申请乡村振兴产业的扶持资金。有关村干部及相关负责人可以走访对口扶持及上一级龙头企业,宣传乡村的优势产业,实施“对点”引入资金。另外,可以吸收社会富余资金入股合作,争取有关“三农”信贷融资合适的融资担保产品,向银行等金融机构申请小额贷款,增加资金多渠道来源。
总而言之,乡村旅游在发展过程中我们即要考虑乡村的本体地位,尊重乡村文化历史,也要满足当代价值诉求,为乡村旅游产业规划高质量发展寻求有效路径。
以上文章由创艺园旅游规划设计整理,请勿转载!文章图片来源于互联网及公众平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推荐阅读: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03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