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学旅游这个词,这两年你一定不会陌生,无论是各大旅游机构的热推线路、培训机构的冬夏令营,还是新闻媒体的字里行间,“研学旅行”都被广泛提及。如何更好更完善的做好研学旅游活动呢?
一是要尽快完善研学旅游相关政策制度。
研学旅游作为一种带有强烈教育目的的旅游形式,是一种“准公共产品”,不能单纯依靠以利益为目标的普通旅游市场调节,需要政府给予相关政策支持和引导。
二是要抓紧设立研学旅游的专门管理机构。
有了政府政策支持,还需要有一个更为专业的部门对研学旅游活动进行管理、监督和指导。可以参照日本修学旅行研究协会的样本,成立一个专门的研究协会,组织人员开展对研学旅行的研究,定期组织相关的调查统计,为社会各界提供信息咨询服务,进行市场化、科学化的管理等,在学校、市场、政府部门之间架起一座桥梁。
三是要不断丰富研学旅游的产品。
研学旅游产品要有层次和阶段性,要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进行开发设计。笔者认为,丰富研学旅游产品最直接有效的办法有两种:一种是开发新的旅游产品。比如现在有很多新的旅游业态诞生,工业旅游、农业旅游、邮轮旅游、温泉旅游等等,都可以纳入研学旅游的范畴之中,在“游”中“学”;第二种是整合优化现有旅游资源,丰富研学旅游产品。如最近山东发布的十大“国学之道”研学旅行品牌,就是整合省内旅游资源,优化线路设计的一次有益尝试。
四是要加快研学旅游专业人才的培养。
研学旅游除了要“游”之外,更重要的是要“学”,这就需要有专业的人员为学生进行知识讲解。美国学生去南极开展游学活动,随同讲解的是在南极工作的科考人员。但目前我国许多地方承担研学旅游讲解工作的基本为学校教师和景点导游,在一些专业性较强的知识领域,尤其是一些知识交叉的领域,会显得力不从心,如生物学领域、古建筑领域、高科技领域等。如何培养“既懂行、又会讲”的研学旅游专业人才,也是我国研学旅游要实现可持续发展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问题。
研学旅游的过程,其实就是学生带着问题去探究的过程。创艺园的研学旅游设计,从学生角度出发,具有坚持从实际出发、课程设计系列化、生活化、家庭与基地合作的三大特点,利用独特的“互联网+研学教育”的新模式和区块链技术,使研学活动目的地更加多样化,满足当今学生多元化的发展需求。
此文章由创艺园文旅规划设计整理编辑分享,请勿转载!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03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