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旅游规划设计依据特有的旅游资源发展乡村旅游业,是乡村振兴发展的有效模式之一,因为乡村是比较容易培养出特色经济的,但如何提炼乡村文化特色是规划设计重要一课题。首先看看广东目前的乡村旅游案例,关于乡村旅游规划又是如何做的?
一、乡村旅游案例鉴赏
1、乡村旅游规划经典案例—梅县雁南飞茶田度假村
梅县雁南飞茶田度假村位于叶剑英元帅的故乡——广东省梅县雁洋镇,在青山绿水间浓墨重彩挥洒而就的融茶叶生产、加工和旅游度假于一体的山区“三高农业”、“生态农业”、“旅游农业”的开放型旅游度假区。雁南飞茶田把农业与旅游有机结合,融茶叶、水果的生产、生态公益林改造、园林绿化和旅游度假于一体的生态农业示范基地和旅游度假村。
2、乡村旅游规划经典案例—深圳青青世界
青青世界是一家以休闲度假为主题的观光农场,为“鹏城十景”之一。景区内有罗纪公园、蝴蝶谷、瓜果园、陶艺馆、园艺馆等,另建有欧陆风情的木屋别墅、酒店客户、中餐厅、游泳池、钓鱼池等。
园中的游乐项目有制陶、垂钓、蜡雕、手工纺织、编织中国结、城市农夫、制做唐山彩陶版画、蜡染等,妙趣横生,很能锻炼人的动手能力。此外,游客还可以参加足底健康步道、惊险吊桥、果汁屋、蝴蝶谷、茶寮、烧烤场等娱乐设施中的各项活动。游客在这还可以租用土地,在租用期间,凭地契一家三口可随时免费入园耕种。瓜菜成熟,摘回家细细品尝,真是别有一番心情。
二、如何提炼乡村文化
了解乡村文化的基本构成
地域环境和自然资源决定了村民采用哪种生产方式从自然界中获取生存所需的材料,决定了村民们的生活方式,决定了乡村的景观。
正是地域根基的不同,使得乡村间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乡村景观形成差异,体现在文化上就是乡村文化的原真性和独特性。
因此挖掘美丽乡村文化应该首先了解乡村所处的地域环境,从乡村村民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乡村景观三个方面入手。
吃透隐藏在乡村背后的历史
每个村落的发展,背后都有着不为人知的历史、传说。这些村庄,或因为重大事件,或由于重要人物,从一个单纯的地理名词转而拥有了自己独特的意义,并成为时代变迁的标志。
也许,因为朝廷动荡才形成的隐居深山的村落;也许,因为战事所迫才保留的军事要塞;也许,因为某个政客、英雄豪杰或者文人墨客等传奇身世才形成一个乡村聚落......
乡村文化的提炼,需要吃透这些隐藏在乡村背后的历史或人物,才能更好地选择符合且独特的文化属性,打造一个乡村的文化品牌。
选择认同性强的文化符号
乡村,对于当地居民来讲,是一种生活环境,也是一种生命印记。而对于游客,对一个乡村的认知,更多的是一种文化认知,想要了解一个村落的故事,需要对本土文化有一种认同性,才能真正融入,感知这份文化;
因此,本土文化的重新塑造,需要提炼一种让村民认同,游客感知的文化符号,这种符号,应该是一种“来自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东西,它可能是本土的建筑材料、可能是民族图腾、可能是生活素材......
而这种文化符号,未来将应用于在村落的景观环境、交通指引、建筑形态、文化演艺、产品包装等乡村系统中,成为一个村落的标记或者形象。
三、乡村旅游规划的特点
第一,需求量很大。旅游者寻求差旱。随着国内旅游的兴盛,乡村游的市场需求逐步增长。城里人希望摆脱高楼峡谷、水泥森林,缓解工作高负荷的压力,荫足怀旧和对自然的向往的需求。
第二,与休闲度假旅游具有类似的特点。注重休闲和娱乐、健康身心等需求,同时,乡村游很大程度上也存在重复消费的特点。
第三,与一般性的度假旅游有不同之处。一般认为,休闲度假旅游是较观光游更为成熟的旅游类型。一些休闲度假者的可支配收入水平较高,对休闲度假的价格不太敏感,而且度假旅游者偏向于距离较远、时间较长的度假。相比一般性的度假旅游,乡村游具有如下特点:乡村游针对的主要是周边的城镇市场,因此旅行的距离较短,不同于一般性的中长线休闲度假;乡村游的旅游者对旅游的价格比较敏感(相对于散客游和家庭游,单位集体出游的对价格敏感度相对较低),这一点可能与现在乡村游市场还不是太成熟,没有形成旅游者可信赖的品牌效应。且采取这两种形式的旅游者不在少数。旅行社应关注这两种形式的市场开发,在一定意义上需要旅行社转变角色,适应市场需求。
小结:乡村旅游规划开发过程中应该对乡村自然生态文化和民俗文化进行提炼,确定乡村自然生态文化和民俗文化的表现主题,围绕着主题对乡村文化进行放大,形成乡村品牌形象。仔细挖掘探索乡村文化,提炼乡村的原真性和独特性。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03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