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后山地旅游是否迎来阶段性突破
近期疫情后,文旅出游项目中山地旅游迎来了阶段性的复苏,经历了新冠疫情,现代出游群体更注重健康、运动类的旅游项目,根据最近的数据显示:
一是截至7月底,山东省1088家A级旅游景区恢复开放,复工率90%,其中5A级旅游景区已全部开放。同时,山东全省154个公共图书馆已恢复开放150个,157个文化馆已恢复开放150个,56家公共美术馆已全部恢复开放。
二是湖北省宣布自8月8日起,湖北省A级旅游景区对全国游客免门票开放,一直持续到2020年年底,包括“十一”黄金周在内。
三是据媒体报道,北京恢复跨省跟团游半月以来,三四人组团的“私家团”“定制团”备受青睐。有旅游平台称多数老顾客都在咨询私人定制,订单已排到“十一”前后。
这些信息可大致一窥:一、景区与室内项目开放程度正进一步扩大,已渐趋文旅项目的全面恢复开放,行业复苏有了具体载体;二、旅游目的地的客流竞夺加剧、加快恢复文旅消费之心迫切,景区免票有引流和目的地营销的功效;三、疫情改变了游客的出行习惯和消费模式,安心安全、注重体验是趋向之一。
由此延伸来看,在今年剩下几月乃至更长周期里,旅企、目的地之于疫后的产品与服务之争,将会有新的动作,考验之一是如何抓住正走好的行业恢复期;考验之二是对应游客的消费新需求,如何在产品服务供给上跟上变化。
其中,具有优质山地旅游资源,并开发有一定山地旅游产品的目的地,将有可能占得更多优势。山地旅游的综合多元的产品服务供给,亲近自然、注重健康的本质内涵,直接契合了疫后人们变化的旅游消费需求。
同时,山地旅游作为一种全球性质的新兴户外文化主题旅游活动,因其独特的在地文化体验性、安全保障下的刺激性、消费产品的新奇性,受到越来越多年轻客群、新兴中产阶级消费客群的喜爱。山地旅游通过与文化传播、体育运动、生态环境等领域跨界融合,正以全新的业态成为最具活力和成长性的世界旅游经济力量之一。
公开数据显示,2018-2019年,中国游客对山地旅游的关注度持续增长,推高山地旅游产品的消费人次,2019年同比增长34.93%。
同时,目前中国山地旅游人次在旅游总人次的占比约为12.86%,而这一数据在山地旅游大国之一法国为20.6%,若以此为参考,中国山地旅游市场还有较大的增长空间。
从全球来看,山地旅游的向前发展态势也较为明显。世界旅游组织数据显示,目前山地旅游已占全球旅游总量的20%,并呈逐年增加态势。
从不同区域消费的迭代跃迁进程阶段及整体走向看,山地旅游潜力市场中国、市场高地欧美地区等,在山地旅游的产品供给创新、需求契合等方面,都将会有的进一步的探索与落地动作。
这也意味着山地旅游背后串联的生态资源开发与保护、自然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协调发展,将可能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小结:作为山地旅游规划设计单位,在做规划设计需要重点设定安全管理方案、应急处理方案等,项目开发成山地运动,大部分是根据其地理形态特征进行设计的,在很大程度上不会去做大改动,主要就是景观植入,包括路线设计、极限运动设备入驻,还有一点比较重要的就是整个景区的运动文化建设,作为设计单位,需要去关注这些侧重点,才能打造一个极具冒险有趣味的山地旅游项目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03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