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城市双修”作为现城市改善的有效措施,对改变滨水工业空间,打造滨江智慧城市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现代城市遗留的滨水工业空间在城市中占据了重要的滨水区域,且由于原产业的性质往往遗留下来大量的生态问题。目前多数景区滨水景观设计在建设过程中还存在着这三点问题:
1
开发模式的盲目性
我国对于滨水景观发展起步较晚,许多规划设计没有根据地区实际现状,盲目追求大规模、大尺度的滨水景观,造成资源浪费。
2
缺乏对地域文化及历史的继承
景区滨水景观设计中对于地区的地域文化缺乏表达,特别缺少历史文化底蕴,缺乏传统文化元素注入,生搬硬套国内外滨水案例,缺乏新意。
3
设计理念滞后
在亲水设计中不能摆脱滨水地带防洪防潮的传统设计思路,生态性设计体现不够,公共空间连续性不够,缺少足够的休闲游憩的节点。
Problem
如何从生态角度出发,利用各种景观要素,挖掘滨水空间特色,解决以上三大问题?小编从案例入手,通过实践为大家剖析景区滨水景观设计。
案例一
韩国清溪川修复工程
清溪川是一条自西向东穿过首尔中心的古老河道,在长达 600 年的发展历程中,经历了从开放性疏水内河,到被覆盖为暗渠成为城市道路,再到修建高架桥缓解城市交通压力,至 21 世纪的清溪川因严重污染而成为城市顽疾;2003 年市政府开始实施清溪川内河生态恢复及周边环境改造,拆除高架桥,修建滨水生态景观空间,清溪川重获新生,也让其成为滨水景观的典范。
20世纪50年代中期的韩国清溪川
清溪川在韩国首尔的位置分布
缓解交通压力的高架桥
项目设计特色
对文化的复原与传承和生态修复。清溪川自古便是首尔市民共同的休闲娱乐空间,节假日中人们聚集进行踏桥、放莲灯等传统娱乐项目,形成了过去与现代交织的景观空间序列。
上游修复断面示意图
中游修复断面示意图
下游修复断面示意图
景观设计以文化塑景,以自然元素还原既传统又现代的景观,采用生态修复策略,清溪川的修复项目增加绿地空间,减缓了热岛效应,体现了景观设计对自然的尊重。
城市水景
绿化改造
案例二
古北水镇
古北水镇位于司马台长城景区内,总占地 3.03平方千米。水镇依托燕北长城文化、“水乡”等历史人文和自然景观,内容涵盖了观光旅游、休闲度假、文化创意和旅游地产等,素有“北方小乌镇”之称。
北水古镇
项目设计特色
自然山水的提升与导入,丰富了河道空间。古北水镇的核心是“水”,水镇建设之初先对污染无维护的河道进行梳理并巧妙地利用堤坝等设施,打造一个个首尾相连的水面,形成内湖型和河道型兼具的丰富的河道空间,依据地形地势以及功能需求创造次河道空间。
内湖型
河道型
驳岸根据建筑的业态,形成自然和人工有效结合的驳岸处理方式,结合驳岸对两侧景观进行修复与打造,整体空间由此变得灵动多变并且进行多种了处理,提升了游客的亲水体验。
沿岸景观
水镇的建设使山体生态环境进行有效的保护和生态修复;水镇内部主要街道走向、重要景观节点,主要视线通廊的设置都保证对周边山体及长城的可视性,通过避让、框景对景,巧妙地将自然山体景观引入到建筑内部,为行进中的游人从不同角度提供观赏体验。
内部重要景观节点——山体、长城的可视性
“水镇”的特色建设过程展现了对区域历史、文化、民俗的理解与尊重,通过对代表建筑群的重建,最大程度地展示了北国边塞小镇历史风貌和民俗文化。
古水北镇全貌
小结
清溪川的修复和古北水镇虽然建设背景不同,但都基于以生态理念,将水环境修复作为先导和基础,文化展示中以历史文化恢复植入新的景观建筑推动河道复苏与繁华,滨水形式中增加驳岸空间多样性,增加了游客与水的互动。
创艺园实践案例
江苏淮安世界运河文化旅游城
项目概况
创艺园参与的中国淮安-世界运河文化旅游城”项目位于里运河文化长廊(东段)的中部,即四大片区中的“承”、“转”两片区,占整个里运河文化长廊(东段)体量的一半,用三年左右时间,以里运河文化长廊为轴线,通过“一心、两河、三大特色游线、四园、五城、六大主题、七大功能区”的空间结构,将旅游区打造成集多功能于一体的5A级世界运河文化旅游区。
江苏淮安世界运河文化旅游城鸟瞰
项目定位
该项目以文为脉,以水为魂,建成后将蕴含淮安运河文化风情,包揽世界运河万象,集聚淮安人文历史体验、世界运河文化博览以及水上游乐、实景演艺、养生度假、商务会议等功能为一体的5A级世界运河文化旅游区。以绿色生态为核心,深入挖掘历史底蕴,做足水的文章,打造滨水宜居的休闲公共空间,使运河成为城市的名片和生态典范。
淮安古城中心水域分布
运河小镇局面鸟瞰
景观设计
整个设计方案完善了对于人行道游线、车行道、建筑内人行流线等路网设计,使得人们可以自由、快捷地进入运河滨水景观区域,对区域内各个空间板块的联系实现文化导引,并通过老街和特色院落打造亲水体验。
运河小镇的主入口效果图
文化街区局部效果图
文化城利用原有地形,以植物营造高地密林,以坡地体验步道、高地景观道、观景高台形成景区制高点,给游人登高远眺的游赏体验,并通过休闲游乐区促使滨水景观向老街商业道路过渡,将原有驳岸削弱降低形成绿化退台驳岸,结合水面曲折的汀步与景观桥丰富了河道空间。
休闲区设计效果图
专项设计
滨水区的植物设计旨在创造一条生态、美观富有当地特色的滨河景观带。
依据现状条件,适地适树 , 因地制宜,降低绿带建设与养护成本。丰富植栽层次提升绿化景观品质,强化生态群落配置,尊重景观的时间维度。骨干树种选用早樱、晚樱及垂柳,在“樱粉”“柳绿”及“水韵”的整体色调基础上,以乌桕、垂柳、银杏、杜鹃等突出四个植物节点:丹色古韵—茵柳摇曳—山花浪漫—白果颐寿。
沿岸景观效果图
铺装设计与景区基调统一
以古朴质感、局部点缀本土钧瓷文化特色符号等方式突出历史文化印记、还原古镇风貌,亲水步道、步行路、台阶、节点广场可选用凿面青石等本地石材,打造自然简洁的铺装风格。
运河之门的包装及地面铺装
道路灯光设计以线性引导为主
结合建筑泛光照明及特色庭院灯、射灯等将融为一体,用灯光强调广场、重要交通节点及人流聚集区等空间滨河观光步道特色庭院灯、LED 景观灯带及射树灯照明凸显滨水景观。
夜景效果图
总结
滨水景观空间的重塑需要充分尊重历史和场地记忆,在有限的自然资源内与空间形成良好的配合,着眼水生态环境的营造,才能真正地找回“城市失落的生态空间”!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03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