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一:德国北杜伊斯堡景观公园
德国杜伊斯堡景观公园占地约230公顷,公园原是一个钢铁厂,但随着当地城市现代化的不断的发展,钢铁厂在城市发展中已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并与城市周边的环境不断的割裂还带来了污染,为此,当地政府积极推动公园的改造将废弃的钢铁厂改造成为大型的以工业旅游为主题的公园。
(图源:德国北杜伊斯堡景观公园百度百科)
规划设计内容:
为了传承场域的历史记忆,设计师对原有的场域没有进行大的改造,只在公园旧有的轨道布局与道路基础上进行规划设计,建立了公园内部多个子运营系统及多个景观层次。如由旧铁轨床及其他组织结构组成的铁路公园、钢架材质打造的人行天桥和观景长廊,在低空域中的水乐园区域;还有稍高一些的穿插在道路与铁路之间的线性空间中的的植物空间,如林地、草原草甸、先锋树群等空间。另外,设计者还利用色彩艳丽的色调来凸显工业景观色彩,并以颜色来区分不同空间的属性。如以蓝色为主的则是公共开放空间,灰色及锈色则在提醒游客避开,禁止进入等。对于废弃掉的一些工业设施,设计师通过艺术的设计手法赋予它新的功能及意义,让场域承载历史记忆的同时能有更多的体验。如对旧的铁路轨道,设计师将部分轨道改造成自行车道供游客们体验。又如对于难以拆卸的工业设施烧结厂,设计师根据其特点将其改造设计成具有多功能的体验空间,根据现有物质材料配备了一个金属广场舞台,这里成为了居民们日常活动活动、社交、聚会、文艺展示等空间。作为最大建筑的动力站则被改造设计成用于举办各种大型公共活动的空间,车间则改造设计成一个露天的影剧院。另外高炉规划设计成观景台、攀岩区域等,游客可以攀至炉顶观景台去欣赏整个公园的全景,而旧有的熔炉构筑物在多彩的灯光下闪耀出迷人的光芒,成为吸引游客的标志性构筑物。针对孩子们的需求在旧有仓库的墙壁上进行创新设计,将此改造成攀岩者文化活动的培训设施,还有儿童游玩的滑梯、绳索及有关流沙的互动与科普等内容,成为一个具有挑战和娱乐的儿童活动空间。作为核心设施的煤气罐则设计成欧洲最大的潜水馆。
启示:
案例充分利用了场域的独特性,将工业废弃空间通过艺术化设计重新焕发活力,赋予场域新的生命。设计者在项目打造过程中充分突出工业主题,最大化保留原有空间历史记忆,保有现场内现有草地的自然状态,让场地的绿色本底充分战士,增强了工业主题公园的景观稳定。
案例二:美国西雅图煤气厂公园
美国西雅图煤气厂公园约有10公顷,经过改造后在1975年向大众开放,是当地市民最热爱的户外主题公园之一。拥有人造山景观区、炼油厂设备景观区、盆地区、日光草坪区、儿童游乐区、功能服务区等7个主要区域。西雅图煤气厂主题公园的设计亮点在于对废弃景观的创新性的再利用,最终通过设计改善了公园对环境的污染,重新焕发生机。
(图源:城景纪事微信号)
规划设计内容
设计师根据场地特性在北边场地边域规划种植了高大的雪松林,将乡村景观与雪松林形成远近景的搭配,将场域的绿色观景得到延展。因工业废弃设施设备的特性问题,设计师在强调生态设计的前提下结合草地与草坡景观进行可持续性的规划设计打造。将废弃的工业设施灵活的展现,弱化废弃所带来的荒凉感,同时其分解的污染物还能与草地进行化学反应,让草地的净化作用得以发挥。设计师在项目整个改造过程中采取创新设计法对原有设施进行取舍,并未一味保留。对保留的设施加以改装,用亮丽的颜色吸引游客,如原有的排气压缩机大楼被改造成儿童游戏谷仓,里面有一个迷宫般的色彩鲜艳的机器。老旧的管道也刷成鲜艳的色彩成为孩子们玩了的设施。创新性的设计还体现在设计师将锅炉房设计成带有桌子及烤架和开放区域的野餐棚。公园的核心景观是一处简单却优美的开放空间,高处有一个适合放风筝的山坡,这里是许多市民活动的空间,常常会在此举办各类音乐活动等。
启示
煤气厂主题公园通过设计师的创新设计改变了大家对工业主题公园的感官,通过设计展现工业景观的独特美感,让大众对此类主题城市公园有了更多的理解和定义,让工业景观展现出新时代的美。在设计中传达出来的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及大胆的创新性的实践也为众多设计师提供了新的理念与思维方式。
推荐阅读:
红色文化旅游景区设计案例启示-南京大屠杀遇难者同胞纪念馆-黄埔军事主题公园-焦裕禄精神体验教育基地-山西武乡县两园一剧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03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