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旅游景区规划设计中所涉及的生态系统,要充分考虑旅游景区景观的自然性。有效的规划设计对旅游景区的品质、特色、可持续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基础作用。在旅游景区的规划设计上,要把可持续发展融入规划中,其根本出发点是要立足于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主要运用景观生态学的原理,除了对旅游资源进行预测、分析、评价,对客流的情况处理及时进行分析外,还需要在控制客流量方面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因客流过多产生的生态压力对景观造成的破坏。在其他针对旅游景区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上,要做好对环境影响的评估与保护。在景观的生态规划上,要分类型对景观进行结构规划,构建不同的景观单元,从景观的协调性和优化性的角度出发来确定景观单元和组合方式,选择合理的利用方式来进行规划设计。
景观生态思想在旅游景区规划设计中的应用从微观设计上谈,可从斑块、廊道、基质三个方面入手。
斑块景观设计
旅游景区的斑块一般是指景区及其周边的自然景观以及人文景观的地域,代表着游客观赏和消费的场所,主要指旅游配套设施(住宿、餐饮、购物、卫生等)、景点等。旅游景区斑块的景观设计主要有两种:一种以建筑物、文物古迹为主的人文景观斑块,另一种是以自然地貌为主的自然景观斑块。斑块的设计除了要做到同周边自然环境融为一体外,还要考虑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在共生上相统一。旅游配套设施要实现生态化,要做到与自然景观特征相一致,防止商业化、城市化对景观原有内涵的破坏,还要防止环境污染现象出现。在恢复自然景观上,要根据旅游景区实际情况,做到多用乡土树种,适地适树。
廊道景观设计
廊道的景观设计以小路、河岸、公路为主,它们都是联系景点内部各功能的重要途径,廊道设计要注重合理组合并形成交叉网络。廊道除了强化旅游观光功能的设计之外,还要使游客的观赏时间得到适当延长。廊道的设计要选择生态恢复功能较强的区域,在设计上充分考虑廊道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基质景观设计
基质主要是指斑块依靠的生态系统的情况,一般运用在旅游地理中,主要类型有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等类型。基质景观设计主要是利用地理信息技术对基质的景观空间进行分析,为旅游景区进行分区和规划提供参考依据。其中旅游景点根据相应的数据进行功能的划分,避免开发过程中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并对设计实施情况及时进行跟踪。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03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