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对善应镇进行养生旅游规划的现状条件进行综合评价,发现善应镇养生旅游规划存在着一些问题:
评分结果显示,善应镇资源丰富且完整,但对资源的开发利用仍然处于较低级的层次,目前的旅游产品一方面并未将养生要素融入到产品当中有所体现,另一方面旅游产品仍然以观光型为主,缺乏深度体验项目,而游憩体验性恰恰是评分很高的一项,说明具有较强的开发价值,也顺应了休闲旅游的趋势。总结来讲,面对善应如此丰富的资源条件,却未能进行深度挖掘无疑是对资源的一种浪费,在养生旅游规划中,对体验型的养生旅游项目策划应给与足够的重视。
善应镇现状基础设施建设暴露出的问题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道路不成系统,路网结构不合理;(2)给排水系统不完善;3.城镇燃气与供热设施匮乏;(4)镇区没有专门的消防设施,消防要依靠20公里外的安阳市城区的消防队;(5)镇区建筑密度大,人员稠密,但没有一处防灾避险疏散场地。
评价体系中,环境整洁度的权重排在第四位,可见环境整洁度对养生旅游开发的重要性。
根据实地调研,善应镇当地的环境状况还有待提高,镇内自然景观被破坏,人工景观设施粗劣,不能体现山水城镇的特色。伴随城镇生产能力的发展识不足,以及城镇人口的增多,如不及时进行生态环境整治,生态环境有逐步恶化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工业用地空置,关停企业厂区破败。善应镇内主要企业是工矿采掘加工企业,现多处于关停倒闭状态,厂区建筑破败,对整体风貌影响较大。农业生产用地如养殖场等没有统一的规划,与居住用地相互混杂并且没有防护距离。
2水体缺乏系统保护,城镇内部河流及泉眼受到生活污水污染,河流及水塘岸边缺少生态防护系统,居民沿河洗衣与水产养殖导致水体磷污染严重,已出现富氧现象。还导致城镇内部水体没有形成生态优势与景观优势。
3公共绿地缺乏,居民没有日常休闲活动的去所,镇区绿化基本处于空白状态。
根据现状情况,造成善应镇养生服务规范化程度较低的原因一方面还是由于缺乏体验型养生项目;另一方面是由于服务人员缺乏系统的、规范化的培训。因此,引进专业人才的同时,在善应镇养生旅游规划当中应为管理和培训创造条件。
指标要素“区域第三产业产值比重”具有较高的权重值,而善应镇的得分却很低,第三产业的发展为养生旅游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形成集聚效应。
善应镇目前产业结构不合理,第三产业发展停滞不前,用地结构发展也不平衡。善应镇镇区现状以小南海河为界主要分为南北两个片区,北部片区主要在北善应村,是镇政府和主要公共服务设施的集中分布地区。镇区主要沿小南海河发展和建设,用地呈东西向狭长形;东部为工业区,有部分工厂企业。现状北部建设用地性质单一且分区不明确。
镇区南部以南善应村为主,主要是居住用地,有部分工业厂区,其中有较大的王家岭煤矿及砖窑厂等企业,但受到经济发展以及产业转型的影响,这些企业已处于停顿关停状态。南部的公共服务设施很少,居民需要跨河到北部方能享用。
与大多数小城镇一样,善应镇区用地结构比例失调,居住用地比例过高,道路交通设施用地及公共管理和商业服务业用地很低,风景旅游类用地比例较低,设施不完善。
针对上述提到的问题,应该如何解决?
善应镇的旅游规划应:
(1)依靠自身丰富的人文资源和自然资源,与养生相结合,打造出一套完善的,集养生、文化、观光、体验与一体的旅游产品,依托善应镇的地理资源、历史文化遗产资源优势以及区位优势、交通优势等,主要开发养生度假游、文化游、科技游、产业游、运动游和购物游等专项旅游;
(2)加强服务配套设施的建设,新建酒店、餐饮、商业等旅游服务设施,利用便捷的对外交通条件,完善内部路网,开发旅游公交线路和慢性系统,将各个旅游景点连接起来;
(3)建立一套完善的运营管理体制和服务培训体制,减少养生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不必要的中间环节,使其达到养生旅游的目的,体现养生旅游地的养生价值,并逐渐形成富有地方文化的服务特色,改变一贯散漫的现状等。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03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