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旅游度假区 旅游规划 度假旅游
一、旅游度假区概述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旅游市场的细分,度假旅游已成为当前旅游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度假旅游是指利用假期在一地相对较少流动性进行休养和娱乐的旅游方式,它区别于观光旅游具有以下几大显著特征:
①重游率高;
度假旅游最大的特点就是重游率高,因为度假旅游者的目的就是好好休息、放松心情,丢掉繁忙的工作,对自己做一个全身心的调整。大部分的度假旅游者都会选择自己喜欢的和熟悉的度假地重复的消费,当他们对所选的地方感到满意的时候,将会持有长久的兴趣和稳定的忠诚度,甚至有时候还带有一定的依赖性。有的游客一生中的度假地可能只有一个或少数几个地方,一个度假地一生中可能会去很多次,所以在度假区的经营方面须注重培育和保护游客的忠诚度,使其成为“回头客”,并且建立游客对品牌的忠诚度。
②逗留时间长
从旅游市场分析来看,度假旅游的消费者通常拥有较高的收入和足够的休息时间,他们需要的是短暂的脱离城市的喧嚣,工作的繁忙。他们的目的在于身心放松、消除疲劳,所以他们不会像去观光旅游地一样过度于奔波,而是会选择停留较长的时间,让自己的身心得到更多的调整和释放。
③消费水平较高
度假旅游是较之于观光旅游更高一级的旅游,旅游者在满足了观光的需求基础上,随着经济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从而产生的度假需求。因此他们本身的收入水平就较高,希望的是通过度假的方式尽情地享受从而宣泄紧张和压力,达到身心放松、休闲娱乐的目的,较长的停留时间也会产生重复消费。
④对设施及服务水平要求较高
度假旅游强调的是休闲和娱乐,因此游客对度假区的设施和服务水平要求很高,他们希望在尽情享受大自然之美的同时,也尽情享受家庭的舒适和温馨,尽享康复、餐饮、休闲、娱乐等之便利。
⑤对导游的依赖低
度假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导游的依赖程度很低,甚至不需要导游。他们不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地游览和观赏更多的景物,而是在一个目的地尽可能的享受完自己空出来的休息时间,慢慢的品味周边环境的美。
⑥内容要求丰富
度假游客群体的产生是在观光客群体中逐渐成熟转变的,度假游客旅游消费的进一步成熟会产生更高的文化需求,这是因为游客的体验已经不仅是到森林度假区呼吸新鲜空气,或者去温泉度假区洗温泉浴,而是更加追求度假地的文化氛围和内涵。因此,旅游度假区需要具备一定的主题性、文化性、生态性、景观性、休闲性、康养性及安全性等多层次上需求建设。
二、旅游度假区规划的内容和方法
旅游项目的开发都是以“人”为中心的社会经济活动,所以在进行旅游度假区开发的时候要“以人为本”、“协调统一”,在注重与周围旅游资源或其他产业的协调发展的同时也必须注意与城市总体规划的统一,保持旅游业和当地经济的协调发展。
旅游度假区项目开发必须以市场为导向,坚持生态原则,保护和培育生态的稳定性;坚持特色原则,突出自身个性并形成旅游度假区整体氛围;坚持系统原则,即规划的系统性和综合性,对项目系统的不同层次以及度假地与周围地区的关系进行全面周密的考虑;坚持动态原则,在项目规划时严控用地和建设规模,同时在建设目标和时间等因素上有一定的伸缩性及开发时序性。
四川欢喜坪小康山旅游度假区便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高质量发展为遵循,依托于华蓥山自然生态资源,对接川、渝、陕都市休闲人群和自驾游市场,以山地运动、主题体验、生态康养、产业聚集为重心,倾力打造的一个川东北地区激情狂欢的山地休闲体验地。一个集生态观光、滑翔伞基地、攀岩基地、野外露营基地、集装箱酒店、牧场庄园于一体的生活乐享地,致力形成一个旅游兴旺、产业兴盛、生活幸福的山地生态旅游度假区。
·
旅游度假区项目的开发非常重要的就是与地方的关系处理及项目本身的内容规划,做好市场定性、定位及定量。
1、旅游度假区的地区关系
充分了解和分析开发项目所在地的相关关系,才能做好全面的规划统筹。
①基础设施关系
这里的基础设施指的是旅游度假区所在地区的基础设施,而不是旅游区配套基础设施,它主要包括交通、供给排水系统、邮电通信、污物收集与处理等。
②社会经济关系
社会经济关系是旅游度假区和地区发展所需要关注的首要问题,该旅游度假区能否对当地实现有效的经济建设,直接关系到该度假区发展的可持续性。所以在做项目规划的时候要寻求效益最大化、损害最小化,而不是用地规划、建设理想的物质空间。
③自然生态关系
旅游度假区一般会选择自然资源较优越的地方。自然资源生态原本脆弱,旅游度假区的开发在其基础上进行规划建设更应该注重对自然生态的保护,以不破坏地区生态与自然景观之美为原则,在引进重大项目及旅游度假区基础配套建设上都需要十分的慎重。
④人文历史关系
优秀的旅游度假区离不开对当地历史文化的尊重。地域文化的不同对旅游度假者选择旅游度假地有很大的推动作用,不同地区的文化差异,形成了不同的旅游度假体验,所以在进行旅游度假区规划的时候当充分利用地域文化和资源,塑造和挖掘具有地域特色的旅游品牌,开发具有长久生命力和吸引力的旅游产品。协调好两者之间的关系不仅有利于旅游产品文化品牌的塑造,而且对地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也有重要的意义。
2、市场定位及定量
旅游度假区能否实现预期的经济效益,关键在于以什么样的形象和市场结构,满足目标群体什么样的功能和产品,配套什么样的设施和服务品质,是否能适应市场的变化。一个成功的旅游度假区规划都是建立在精准的市场分析和市场预测上的。
①市场定位:明确目标客源,细分市场需求。
②功能定位:力求多元化,建设多功能综合性度假地,注意协调淡旺季的不同需求,把淡季的负面影响尽可能降到最低。
③消费定位:根据市场定位划分消费等级,可以遵循“高档消费不可无,抵挡消费不可缺”的国内旅游度假区消费市场的基本状况来进行细分规划定位。
④商业模式定位:商业模式直接关联后期的运营管理,也是决定旅游度假区是否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⑤发展规划定量:也就是发展模式的地位,旅游度假区的规划在建设实施上需要有阶段性计划,保持项目开发建设的伸缩性,以便适应不同时期的市场变化需求。
3、丰富旅游度假区规划内容
我国的旅游度假地起步较晚,最初的旅游业以游览、观赏的自然景观或人文景点为主,旅游度假区是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不断提高,人们的经济生活水平不断上升后,对旅游需求的上升而发展出来的新趋势。
为了适应我国居民休闲度假旅游需求快速发展需要,为人民群众积极营造有效的休闲度假空间,提供多样化、高质量的休闲度假旅游产品,我们在做旅游度假区规划时,需要统筹景点观光、体育户外、主题娱乐、生态田园、疗养康体等多种旅游模式,满足旅游度假者不同时间段、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不同需求。
以四川欢喜坪小康山旅游度假区(以下简称小康山度假区)为例:
小康山度假区总共被划分了五大区域板块,每一板块都针对不同的市场细分赋予了不同的主题类别。
①狂欢圣地是依托北部现有的良好基础和石林、溶洞、草原、森林等资源,构建的一个集军旅体验、时尚运动、主题山寨、年代活动、生态酒店、精致度假、景观休闲、天文科普等功能的体育户外的旅游体验模式;
②康养庄园利用杨和坪周边村落及平缓的种植区域,打造的是主题庄园和特色农场的生态田园旅游体验模式,可以在这里进行种植、采摘、食疗等;
③山地牧场是围绕南部大面积的高山草甸,兴建的若干个风情各异、功能互补的山体旅游体验模式,这里包含了驴友基地、汽车营地、各种牧场、马场等体验项目,丰富了游客的消费选择;
④竹禅艺境直接在东侧的大片竹林、开阔的地台及少量的村民屋址上进行规划设计和改造,保存原有的自然特色和生态环境,打造具有禅意的养生度假场所,染上琴、棋、书、画、诗、词、歌、赋的风雅气氛,让游客感受一种“居善地,心善渊,夫唯不争,故无尤。”的全身心释放。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03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