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阳宫文化公园位于历史名都——洛阳,建于隋唐时期,拥有悠久的历史,见证了唐朝的兴盛与衰落。因历史原因公园曾一度被损坏,仅留下零碎的历史遗迹。在如今中华民族逐渐崛起及文化越发自信的大背景下,将上阳宫文化公园历史印记完好保存、展示,展现独特地域性的同时又结合现代城市公园的发展需求,将上阳宫文化公园更新升级打造成一个即传承又现代的城市公园具有重要的意义。
(图源:上阳宫文化园微信公众号)
更新之一:上阳宫文化公园的空间规划布局
上阳宫文化公园的更新升级并不是简单的重新建设,而是在尊重上阳宫文化公园历史的基础上进行重构与解析,进而开展规划与设计工作。经过对公园历史脉络的梳理,设计者立足于公园特色建筑群,并以此来规划布局,还原并营建了4大建筑群落。以观风殿建筑群为主体,通过桥、水系、园路、植物等将公园不同建筑群进行串联,同时让公园内的不同元素产生关系。最大化的保留了上阳宫文化公园建筑的地域特色,重构了公园的空间布局,再现了公园的历史风貌。
(图源:上阳宫文化园微信公众号)
更新之二:打造文化意境
城市公园不仅要满足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需求,同时也要传递城市的文化和特色。上阳宫文化公园作为具有浓厚历史,存在历史遗迹的特殊城市公园更需要如此,在文化的主题展现及表达上都需要体现出当地文化的意境。上阳宫作为盛唐时期的皇家公园,具有苑囿和宫廷的双重功能。设计团队立足于盛唐文化,并从中提取历史文化素材进行创意设计,打造出公园特色的景观,形成带有盛唐文化基因的文化意境。如公园内的铺装图样及灯饰等,都依据盛唐时期的造型特点设计。因唐代还是佛教盛行的朝代,公园中还体现出佛文化的元素,有藏传佛教喇嘛塔及经文等的表达。公园中的雕塑也如此,如唐仕女铜雕塑等。这些文化主题的表达让上阳宫文化公园独具特色,为城市居民的生活赋予了特殊的时代意义,成为现代城市公园文化设计表达的典范。
(图源:上阳宫文化园微信公众号)
更新之三:原有建筑功能升级
上阳宫文化公园作为皇家园林,其每栋建筑都有特定的功能与意义。然而作为现代城市公园,需要满足的是当代居民和城市的需求。因此设计者根据实际需求,将原有的建筑功能升级,进行价值重构设计。如偏殿七宝阁在武则天历史时期主要用于推行佛教,而如今则是文化宣传重地,展现唐文化创意产品及文化收藏品等。甘露殿原是宴请使臣宾客的地方,如今开放有音乐餐吧、小吃等,还有着宴席的功能。观风殿则是在一层不断播放有关历史短片,传播文化,同时还有举办唐式婚礼等场景演绎。原来作为接待奏计及外官觐见的上阳宫中客省院的建筑,则升级为唐文化的主题客栈,为游客提供住宿,深度体验唐文化。另外还有些建筑被赋予了展陈功能,作为博物馆之用,有些又作为特色活动的场所或进行情景演绎,又或是居民品茶或消费等场所。设计者通过对原有建筑的功能升级,将现代城市生活融入其中,为上阳宫文化公园赋予了新时代的意义,具备了当代城市公园的时代特征。
(图源:上阳宫文化园微信公众号)
其他更新:
上阳宫文化公园原本就植物繁多,在此基础上设计者融入洛阳当地的特色和人文情怀,展现当地牡丹花特色,选取南天竹、山茶、银杏等丰富植物物种,旨在打造一个四季都美景如画的城市公园。在水系设计上,设计者完善入水及排水系统,还融入喷雾设计,打造一个仙雾缭绕的意境。同时还根据水系沿途规划景观小品,形成打卡景观节点。
总而言之,城市公园的更新升级是城市发展的必然,作为城市的公共空间,公园对于城市的绿化、环境改善、文化传播都有着重要作用,而是否能满足城市居民的生活需求成为衡量城市公园的最重要的指标之一。在众多城市公园中,历史文化类公园因其历史地位及历史遗留的古迹而比较特殊,因此如何保存历史文明印记的同时又能让公园体现出现代城市公园所具备的基本功能对我们规划设计师来说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课题。文中上阳宫文化公园根据实际通过重构空间布局、打造主题文化意境、提升原有建筑功能及水系等方面最终实现了公园的更新升级,对此类城市公园的更新与建设都有着积极的参考价值。
(此文章由创艺园旅游规划设计整理编辑分享,请勿转载!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及公众平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推荐阅读: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03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