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型商业街区其实就是城市商业街区附加了风景游赏功能。而发生游赏活动的基础在于风景资源的禀赋。因此,挖掘商业街区的文化要素、提升商业街区构成要素的景观价值来构建风景资源体系,是促使风景游赏活动发生的基础。
街区中存在的历史遗存是最为宝贵的景观资源,它蕴含的历史文化内涵往往成为街区文化特色建构的主要源泉。
金华市的“古子城”,酒坊巷、八咏街等重点街巷的肌理保存较为完整, 有着传统街巷空间格局和传统街巷风 貌;街区范围内共有古井 10 座,其中 图 4.2 金华市古子城街区休文井、酒泉井、镇东井为市级文保单位;位于太平天国侍王府内的两株柏树已有 1100 年历史,据考系五代吴越钱武肃王所植。街、井、树成为该街区宝贵的历史遗存,从中能看到金华悠久的历史和文化积淀。依托这些遗存,古子城街区已建成金华市的“名片”和主要的游赏街区。
借助于自然地貌来“克隆”建筑。建筑形体与自然地貌或地形取得同构,通过比拟联想,从形式上满足人民回归自然的心理需求。
为建筑与自然景观的对话创造条件。建筑与自然景观整合与对话能够带来和谐的景观效果。不同的基地有不一样的环境特征:滨水、山地等。建筑如能与其所在自然环境产生对话, 一方面能够唤醒人的心理共鸣;一方面,可以增加商业建筑的趣味性并营造和谐自然的景观。
建筑空间中融入自然物质要素。峡谷、高山、溪流、沙丘等是自然界中常见的景观意向。在商业街区建筑设计时, 通常可以通过空间几何形态、界面形态、材质肌理、文化符号等方面的营造来实现自然氛围的形成。如杭州西湖天地商业街区,以回归自然为理念,在商业建筑设计中采用了玻璃等现代元素,同时,在建筑周围配以优良的绿色植物、山石,让人们有置身丛林山坳的感验。而阳光透过玻璃进入建筑内部,更强化了“山坳丛林”这一自然意向。
“仿古”成为许多城市找寻历史记忆的“时尚”做法,通过对建筑及环境的新建和改造来恢复历史街区成为打造城市文化的途径之一。该过程实际上就是为建筑附加历史记忆的过程。如:西安的西大街改造,就是加载了“大唐盛世”的皇家建筑符号形成的历史文化街区,打造成为城市的风景观光资源。
随着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文化全球化,“海派”带来了更多的西方文化。在贵州的“时光贵州”文化街区建构中,将“海派”作为一种建筑艺术的风格,一种文化流派,更成为了一种生活方式而融入方案之中。传统坡顶下的西方建筑立面,传统茶楼与现代酒吧交融……在加载历史记忆的同时,通过引入外来文化体现了时代精神。
在景区中,通过艺术创新、营造全新的景观资源。在迁安市三里河段街景设计中, 对原有桥梁进行了现代抽象艺术的“加工”,从而成为街区新的景观资源,街道中出现的一幅老照片、也是一个诱人的景点;一个信息时代的广告屏同时也是街区的景观要素; 一个诱目的小构架也可以成为街区景观。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03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