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大唐不夜城
案例简介:
大唐不夜城位于陕西西安,约有65 万平方米,是当地政府城市更新建设的重要内容,经过2次改造后成为我国唐文化为主题的著名历史文化商业主题街区及我国知名的示范步行街。在第一次更新改造中,大唐不夜城始终坚持文化保护的生态设计,最大化的还原我国大唐盛世的社会风貌。对商业街区的设计主要在于保证其中心功能与游客的游玩融合,内部规避商业空间与氛围太过强烈而破坏街区的历史文化韵味,仅保留小部分的文化旅游内容,并将大部分的商业功能规划在不夜城的外部仿古建筑中。第二次的升级改造设计师以软设计手法来增加项目的文化内涵,如增加主题文化表演及主题娱乐项目等,都是以大唐文化风格为主,各种类型的节目与景观实景合理规划布局,让游客一秒穿越至大唐。而随着《长安十二时辰》主题街区的设计完成及建设开放,这种沉浸式的体验更是让游客感受大唐文化的震撼与魅力。
(图源:大唐不夜城官方公众号)
案例规划定位:
大唐不夜城紧紧围绕西安历史名城与大唐文化为根本进行规划设计,将项目打造成集娱乐、旅游、观光、休等为一体的商业步行街区、主题文化街区。对保护传承及发扬我国优秀历史文化都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大唐不夜城能够成为佼佼者脱颖而出,成为同类旅游项目的典范,其在文化保护与旅游发展及经济效益之间达到了平衡、共赢的局面与其精准的定位、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等都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大唐不夜城商业街区中文化元素梳理
(1)建筑文化
大唐不夜城有亚洲第一大步行街的美称,主要由大雁塔与其他建筑、仿古建筑群与唐文化建筑雕塑群三部分组成。步行街自北大雁塔起依次分步有:玄奘广场、贞观文化广场、帝王文化主题广场、开元文化广场、历史群像广场。以商业功能为主的仿古建筑群则分别位于步行街区两旁,设计师采用了大屋顶的设计,让整个建筑群落看起来气势磅礴。内部则将现代艺术与唐代文化结合,满足游客的商业与休闲娱乐需求,游客可以在此感受音乐、美术、表演等各种不同项目。步行街中间部分则规划布局了各种以唐文化主题的雕塑和各类主题表演等,主要满足游客的购物、餐饮、娱乐等多种需求,让游客沉浸在唐文化的场景中进行体验。
(2)服饰与演艺
为了增强沉浸的体验感,在不同的表演项目中根据场景、剧情等需求大唐不夜城专门设计了相匹配的具有主题文化的服饰。特别是长安十二时辰主题街区开市后越来越多的的游客到汉服体验馆着汉服,这已经成为商业街区的独特的风景。在演艺规划上既有大唐主题风格的多个节目,如“敦煌飞天”等,也有现代艺术节目吸引广大潮流年轻客群。
(3)其他
大唐不夜城街区白天与夜晚同样迷人,白天有汉唐园林的古典大气,晚上真是一派欣欣向荣景象,体现了大唐的繁盛。在灯光上有不同的装置设计来体现,体现氛围的灯光设计上则华美艳丽,建筑外则装置灯条以勾勒建筑外形,展现步行街街区的风貌,屋檐及两旁的树等则布置小一些的灯饰,增加了更多的情调。对于仿古建筑则以朱红为主色调,材料选择仿木或仿石质感的材料,展现历史感与厚重感。建筑材料的赭石色与寺院的宫墙红相映衬,凸显出古建筑群的展现力,还有商业步行街区中以原石和青铜制作而成的雕像都在向游客展示来自历史的魅力。在绿化上设计师采用了园林式的设计风格,并与灯光等配合营造风雅氛围,让游客感受大唐的温柔与浪漫。
(图源:大唐不夜城官方公众号)
大唐不夜城商业街区如何保护文化?
大唐不夜城商业街区在规划设计之初就目标明确,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大唐文化为主,以文化+旅游的方式进行产业化发展继而对文化遗产进行有力的保护。一方面设计者对场域所属于的文化元素进行了元素提取与取舍。在建筑文化、演艺策划规划、服饰文化、歌词诗赋、景观小品等方面进行梳理研究,清晰定位,以大唐文化为主题,取舍兼备、规划适当,在游客能够沉浸体验盛唐风貌之时减少观感上的冗余与凌乱。将历史文化元素提炼后进行优化创新设计,保留文化街区的原真性,最真实的反映了大唐的繁盛风貌,这对于文化的传承与传播具有重要的意义。也正式因为设计者的这种文化元素的取舍与选取才打造出了特色鲜明与不可替代的历史文化旅游街区。其次设计者采用软硬结合的设计方式赋予文化街区灵魂与生命力,打造商业街的沉浸感给予游客切身的体会。设计师不止利用先进的景观实物进行硬设计还着重于软性设计的表达。例如街区植入的文化演艺及游客体验的内容,像穿汉服、歌舞演艺及游不夜城等。这些软性设计内容让大唐盛世的景象得到完美呈现,对项目的可持续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总之,商业街区的文化保护与展现大唐不夜城项目案例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让我们认识到商业街、文化街的文化保护要准确的定位保护的对象与目标,要对场域的文化元素进行梳理、提炼及取舍,设计师可以通过建筑景观+文化景观设计相结合的方式规划建设出成功的旅游项目。避免场域被过度的商业化,尽量做到景观与文化兼而有之,古今相融,让文化赋能,最终达到各个层面的通赢。(以上由创艺园旅游规划设计编辑整理,请勿转载,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及公众平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推荐阅读: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03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