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类型的主题公园,其风格也各自的优点。在进行规划设计时,要注意其空间布局原则和模式,与主题公园的整体氛围相一致。
(1)功能集中的原则
对功能区采取相对集中分布,游客访问次数最多,主要功能区应配备在游客观光密度最大的中心和交通枢纽位置。与其他辅助功能区之间衔接路径,确保各功能区在空间中形成聚集的效果。这种模式集中分布的项目类型多样化可以吸引游客游览,增加他们的逗留时间,对主题公园的经济效益有很大的影响。并且功能集中原则可以有效的保护环境,控制污染物对污染物集中处理,保护环境、美化环境。
(2)平衡功能分区原则
主题公园在规划设计过程中,一部分的功能区具有独特的生态价值,应将其列为生态保护区。相对而言,娱乐区可以接受外界的干扰,可以通过平衡调整功能分区进行规划设计,使相关的旅游活动互补相依。有效地对功能区域内的项目安排适当的位置。例如休闲区, 就必须有良好的排水条件,茂密的树荫和方便的停车场等。
(3)旅游环境保护原则
环境保护的目的是为了保证主题公园的可持续发展。其目的是在环境的承受能力范围内,使主题公园游客得到控制,以保持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确保园区规划合理利用土地。环境保护的实施,也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原则,即,主题公园最终是专为人类的旅游活动而规划设计,实现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规划设计应满足旅游功能和审美要求,创造充满美感的体验。
主题公园的空间布局规划应充分考虑相关设施项目功能和内部的关系,通过有机的组合各功功能之间的结构关系,从而发挥整体运作的作用。主题公园的空间布局的典型的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1) 社区周边分散模式:这种布局是一个社区服务为中心,周围分散形成主要功能区及各种辅助功能区,并在各区域之间用道路进行连接。在这种模式下,社区服务中心也发挥了旅游枢纽的作用,它是用于商业主题强烈的主题公园,方便促进贸易展销会或在中心区举办经济贸易活动。补充了各种不同类型的服务之间的优势。
(2)服务网络模式:该模式重心不明显,是基于整体功能区之间合理划分的恰当形式,考虑到功能分区间存在的不足,考虑到各功能区之间的协调与互补。将服务区配合各功能区分散布局。适用于项目相对分散的主题公园,不适用于于纯商业化的、环境容量不大的主题公园。
(3)同心圆扩展模式:此模式是一种同心圆布置,一般分为三层。最里面的一层是核心层,对应有相应的主体功能区;中间的圆是服务区,它是物流服务的核心层,也是保障旅游者在最外层的需要;外层是辐射层,对应有相应的辅助功能区,对分流客流起到了适当的作用。
(4)中轴对称模式:这是一种精确的空间布局模式。各功能区在轴线上或两侧的均衡分布,呈现出对称的形式。该形式的主要空间将游客的行为轨迹固定在主题公园中轴上,使游览路线简洁明了,设计内容清晰有条理,并方便旅游经营者合理的控制客流量流。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03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