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城市森林公园,研究内容是借助游憩机会谱这一评价体系,寻求城市森林公园在环境、活动、设施上的内在规律,对城市森林公园中不同类型的游憩环境提出适应多功能复合的优化设计策略。实质上是通过对城市森林公园中的环境、活动、管理条件等因素的评价,有针对性地对城市森林公园规划设计方法、保护与管理手段优化进行研究。因此主要从“城市森林公园的规划设计研究”、“城市森林公园保护与管理手段研究”以及“城市森林公园资源评价研究进展”几个方面进行总结。
一、城市森林公园规划设计研究进展
城市森林公园规划设计与其他类型森林公园的规划设计存在一定的共性,但由于具有独特的区位特点和城市属性,使其在规划设计上与其他类型森林公园表现为一定形式上的不同,通过已有文献的梳理,可以看出,八十年代以后,我国森林公园开始全面发展,但森林公园规划设计方面的理论与方法却相对较少,而对于特殊类型的城市森林公园规划设计的研究更少。
关于城市森林公园规划设计理论和实践仍需不断完善和探索:张万荣等对温州市西郊城市森林公园的资源现状进行分析与评价,以此作为城市森林公园的开发建设条件的基础,对其进行分区规划;宋平提出城市森林公园的适建条件,同时对城市森林公园中的各组成要素提出规划设计方法;李双跃等针对黄龙岗城市森林公园,在分析其现状条件的基础上,提出保护森林公园的规划目标与实质,规划设计出以生态保护为主的生态涵养功能区和以开展活动为主的休闲活动功能区;扈万泰等在分析城市森林公园特征的基础上,对城市森林公园规划的原则及规划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较全面总结,提出当代城市森林公园要继承城市公园规划设计方法的同时,还要有一定的创新与特色;朱智通过对城市森林公园属性特征进行分析,从功能布局等方面提出城市森林公园规划理念。
二、城市森林公园保护及管理手段研究进展
在城市森林公园的保护及管理手段方面,主要从景观生态学角度入手和从使用者游憩体验质量角度入手单方面研究,而综合两方面因素的研究还较少。主要有:孙志立分析了城市森林公园建设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提出城市森林公园建设与发展的思路和对策;郑志向针对城市公园与城市森林公园的同异性进行对比分析,对城市森林公园开发、经营管理提出指导性建议;梁金兰以生态学理论为基础,为了解决城市森林公园中受损植被的恢复与管理,通过对我国城市森林公园生态建设存在问题的具体分析,试探性提出城市森林公园生态建设的对策;张华根据目前杭州城市森林区游憩的现状特征以及需求程度方面所存在的问题,提出规划管理措施。
三、城市森林公园资源评价研究进展
由于城市森林公园为新兴公园,对于资源评价的研究多在一般森林公园中进行,并未在特殊类型的森林公园中进行推广和普及。但城市森林公园与一般性的森林公园具有相似的资源条件,在进行城市森林公园的资源评价时,对于评价体系的构建以及评价因子的选取可参考和借鉴对于森林公园的研究成果。因此,以下主要是对森林公园资源评价方法的综述与总结。基于森林公园自身的特点,对于其构建的评价体系多为景观资源评价,较少将游人的活动因素与公园的管理因素纳入一并考虑而建立评价体系。目前,森林景观资源评价已由专家依靠丰富经验和知识作出的定性式评价向以数学为基础的定量式评价进行转变,其方法主要有层次分析法、模糊数学评价法、主成分因子评价法、综合评分法、美感质量评价法、“H三六”评分法、特尔菲法、指数表示法等。有时为了使最终评价结果和实际更加相符,保证做出客观、准确评价,而采用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方法。
小结:
通过对国内城市森林公园已有研究成果的梳理,可以发现,国内对于城市森林公园的关注还不够,目前研究成果较少,主要是对城市森林公园的概念界定、规划设计方法、建设与管理方法等有部分研究成果,但规划设计理论和实践仍需不断完善和探索。
此文章由创艺园旅游规划设计整理编辑分享,请勿转载!文章图片来源于互联网及公众平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03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