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是国家重要的发展战略,让乡村美化起来,活化起来已成为业内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乡村的发展离不开乡村环境的改造与提升,离不开乡村产业链的整合与优化。以下我们仅从乡村改造提升的角度进行阐述,在乡村景观环境设计中应如何做才能跳脱出保护、修缮、复建、拆除、新建等束缚,从规划、建筑设计、景观设计、室内设计等专业上整体打造美丽乡村。
(图源:杨子晚报)
乡村的改造提升一般由“景观环境体验”向“休闲度假体验”至“产业融合体验”循序渐进的不断提升发展。而乡村景观环境的体验改善往往是乡村发展的起点。其目的在于提升乡村的整体物质环境,通常包括乡村建筑改造、户外环境整治优化、公共空间塑造等内容。一般来说,乡村环境的改善从乡村景观设计上来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乡村户外环境整治与优化,乡村在发展建设过程中一般都比较缺乏资金支持,因此乡村的环境包括乡村公共服务设施等常常处于无人看管的情况,体验感也很不好。因此,乡村的改造提升在规划设计上要充分考虑这一客观存在事实。如蒲县乔家湾镇乔家湾村为了提升乡村户外环境,专门修建了污水处理站,对村民排放的生活污水进行收集处理,解决环境污染问题。同时户外还有效规划了停车位。
其次,乡村景观环境设计要对乡村场地关系进行梳理,乡村与城市是不同的,乡村有其独特的自然环境,包括每一栋建筑的选址、朝向、高差、道路交通等要素都构成了乡村重要的部分,这也是乡村改造提升的重要内容。
(图源:杨子晚报)
再次,乡村风貌的提升作为乡村改造的具体呈现往往是乡村建设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而事实证明,乡村风貌的整体提升不管是乡村精神面貌的提升还是乡村未来产业升级等都有着关重要作用。如浙江富阳文村的改造提升,设计者在进行规划设计时主动要求介入乡村振兴项目。从保护乡村文化遗产出发,设计者选取有人居住的普通村落作为尝试点,在建筑设计上采用修旧如旧的艺术手法进行创作取得了很好的示范效果,同时乡村在入口处进行提升,所有屋顶加盖并修葺,整体色调选择白、黄、灰色系,将建筑融入到乡村自然环境中,乡土元素纳入到整体空间的规划布局中,让乡村焕然一新。另外部分多余的民居规划成民宿,实现乡村改造提升的资金平衡,同时也能促进乡村后续的经济发展。
最后,设计需要对乡村公共空间进行塑造,需要将现代意义的空间动力注入乡村,将现代空间承载的功能传递到乡村,让乡村传统空间不仅仅是村社和戏台,还可以有图书室、党群活动中心、乡村博物馆、演艺空间等功能。例如福建漳州下石村的公共空间塑造,村内原有一条小溪,自然的将村里两个不同姓的宗族划分为紧张对立的关系。同时当地民居建筑主要为典型的围合式的土楼,这种围合式的空间虽然在内部是一个公共的空间,但是对外部空间而言具有很强的防御性。这种空间的关系让不同宗族之间更为割裂和封闭,让整个村庄缺乏公共活动及交流的公共空间。因此,设计者在对漳州下石村进行公共空间塑造设计时最主要的就是实现两座土楼村民的信任和沟通。设计者通过既是交通工具也是图书室的“桥”来实现空间的合并。教室在桥的正中央,外侧为走道,供村民平日正常穿行。书屋的主体功能是供当地儿童就学的希望小学,放学后这里便成为整个村庄的共享交流空间。桥的两端规划了户外广场。在晚上,广场会成为居民休闲的空间。
总之,乡村改造提升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其景观环境的改善作为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需要设计师在对乡村景观设计时从户外环境整治、乡村场地关系梳理、乡村风貌提升及乡村公共关系塑造几方面进行综合性考虑。除此之外,创艺园认为乡村资源要效益最大化,从体验感方面,从沉浸感打造上下功夫。站在乡村+旅游融合的角度而言,对于大部分缺乏突出优势的乡村而言,要与当地特色产业结合打造出体验式旅游是乡村转型发展的必经之路,最终成为乡村3.0版——产业融合体验型乡村。
推荐阅读: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03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