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闻庄村的规划设计者站在整个乡村振兴的视角,以推动乡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实现美丽乡村建设为主旨,成功打造了一个生态化的特色田园乡村生活。下面我们从基础设施、空间布局、产业构建、文化等方面来分析总结该乡村规划设计亮点及对以上论点进一步分析说明。
1、优化基础设施,建设美丽乡村
针对闻庄村垃圾站、厕所、给排水管网等众多基础设施不完善的情况,统筹设置了乡村公共服务设施,为村庄提供必要的公共服务设施和活动场地,提高服务质量,方便村民及游客的体验。并在规划设计中坚持分布均匀的原则,力求在最大程度上提高这些基础设施的辐射区域。同时,乡村的第三产业会因村庄整体环境的改善得到发展,为村民收入及乡村经济的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在规划设计中通过对乡村建筑的改造及更新、配套服务设施的完善、村庄道路的综合整治、公共服务设施的改善提升、墙体立面的改造、环境绿化提升、乡村景观优化等措施改善了村庄环境,为村民提供优质的居所环境,提高村民的生活质量,增加村民对村庄的依赖与归属感。针对闻庄村老旧排水沟和不完善的步行道路系统,在规划设计中重点对污水沟进行美化处理,对步行道进行硬化及彩化处理,整体提升乡村形象,为村民生活提供便利。
2、合理的空间布局规划
闻庄村的空间布局规划以现有乡村的肌理为基础,结合产业发展需求的同时提高村民生活环境。规划设计了“三轴、四节点”的结构。三轴即景观轴、乡村发展轴、黄河故道景观轴 ;“四节点”即是村庄发展点、芙蓉园服务点、芙蓉园景观点及农业核心点。游线方面的规划也着重考虑服务产业,以芙蓉园北门为主要出入口,串联其莲藕种植区的景色与芙蓉园内的商业街和娱乐休闲区,形成一条景观游线。同时与乡村广场等串联,强化乡村与芙蓉园区的关系,以此带动村庄经济,最终实现乡村的可持续发展,建设美丽乡村。
3、产业规划升级
当时闻庄村发展主要以第一产业与第三产业为主。其中第一产业以种植莲藕、果树、水果及虾养殖等为主。其中种植莲藕是当地特色,种植面积有1500亩,有40多年的历史,并拥有自己的品牌。而第三产业则是以主要芙蓉园里的采摘园、农家乐等为主。因闻庄村缺乏第二产业的规划,对整个乡村的产业构建及发展不利,因而在对乡村规划设计过程中,规划单位弥补了闻庄村缺乏第二产业规划的不足,着重第二产业的规划布局,最终使闻庄村第一、第二、第三产业互相促进共荣,产业间形成了良好的循环,共同推动及促进乡村的经济可持续发展,为建设美丽乡村奠定了基础。另外,产业的规划设计对芙蓉园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芙蓉园是闻庄村重要的旅游景区,全年客流量可达十二万人次。因此,在规划设计时把芙蓉园作为乡村内部环境及产业规划发展方面的突破口进行重点规划设计。例如对入口处进行扩容,改善入口空间窄小、不够突出的劣势,并在芙蓉园园的主道路上增加了廊架,美化环境,吸引游客停留,在栈道上增加遮阳设施及休闲亭子,为游客驱赶炎热,增加游客游玩时间,更具有人性化。通过整体优化,让游客不仅能在这里区享受美食及休憩,同时还能参观莲藕的加工制作工艺,加深游客对乡村生活的体验,而另一方面,充分调动了村民生产生活的积极性,提高了乡村集体和村民的收入。
4、发扬孝道与红色传统文化
乡村原有一个村民日常娱乐与进行节日表演的大舞台,但因无专业人员进行日常维护而没有发挥作用,处于荒废状态。考虑到舞台对文化传承的重要作用因而在规划设计建设中对其进行了修复,还原舞台原有风貌,并安排专人进行养护,恢复舞台应有的功能。另外还新增规划建设了两个广场,其中一个规划设计有宣传栏、文化廊道、文公庙等,弘扬传统孝道文化,并为村民提预留了休闲娱乐与集会的地方。另一个新建的广场则主要承担村庄红色文化的宣传,并结合景观美化放置了主题性的铜人像,主要展现乡村的传统集市文化,这样可以简单直白的让游客充分了解乡村传统习俗与乡村特色文化,还美化了乡村环境。
5、案例总结
徐州闻庄村结合了乡村特色资源,对乡村原有建筑、服务设施等进行了优化升级,在尊重乡村原有肌理基础上进行规划设计,并以当地莲藕种植产业为依托,完善乡村发展的产业支撑,从“基础设施”、“空间布局”、“产业构建”、“文化”等方面找到了乡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路径,为美丽乡村建设在规划设计上提供更多有价值的参考。
文章图片来源于互联网及公众平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推荐阅读: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03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