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产业迎来了快速发展时期。旅游景区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随之而来的是景区内部的管理更为复杂以及原有景区资源开发缺乏合理的规划与设计等问题。那景区该如何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升级打造呢?以下我们站在运营商的角度从旅游景区的商业治理机制策划及设计上进行举例剖析,找到旅游景区升级的方法。
(图源:乌镇景区官方公众号)
案例:乌镇旅游景区
乌镇是具有江南风情的全国知名旅游景区,经过多年发展已拥有11家大型度假酒店,共有14个有关的专业管理部门,各部门的权限分明,共创效益。其运营公司还策划开发了古北水镇景区、贵州乌江村、濮院古镇等多个景区,形成了景区连锁经营管理的核心优势。在产权和利益主体上,乌镇景区目前的治理模式在策划及设计上实现了经营权和所有权的分离,做到景区从策划、规划、设计、产权到经营的全面统一管理,并且在过程中通过改厕工程、泛光工程等创新的模式对古镇进行保护,最终使乌镇景区突破了传统观光型景区的瓶颈,实现了景区的优化升级。
(图源:乌镇景区官方公众号)
1、对多主体关系进行生态治理
(1)业务边界
乌镇成立了专业的旅游股份有限公司进行统一的策划规划和管理,并在管理过程中履行好自己的角色,这种一体化的模式使景区的内部运营井然有序,而作为乌镇投资方桐乡市乌镇古镇旅游投资有限公司及中青旅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两者而言则扮演着更高层的治理者角色,这样让平台公司实现了商业运营上的策划创新。依托互联网实现公司和原住民作为供应方的交易和创新。例如乌镇旅游股份有限公司所提供的网上订餐住宿等服务打破了传统中间商的控制,使景区的供需双方能够直接参与交易。在这个过程中运营公司都是有统一标准的。如景区内的餐馆菜价进行统一,细致到如番茄炒蛋这道菜里要放几个鸡蛋,调料也是有统一标准。这些参与的经营者都需要培训考核通过后才能签订合同。
(2)开放度
乌镇景区创新的打造了一个景区的商业生态。平台运营商下有许多运营的个体,这些个体为景区提供了丰富的产品和服务,这种开放度改变了原有单一产品和单一服务的格局,形成了平台的商业创新模式。为了避免开放度过高引起竞争不合理和创新协调等问题,乌镇景区在升级的策划和设计过程中采用了较低开放度的策略,只允许有资质的供应方进入平台,杜绝了低劣品质的供应方进入。
2.乌镇旅游景区升级中的平台模式设计
(1)运用互联网创新并与资源进行重配。在乌镇旅游景区升级中积极运用互联网来赋能,如人脸识别、网络全覆盖、支付宝等,同时还向集群方向发展,策划打造出互联网特色小镇、创新发展综合试验区等,这些平台将原有景区的资源进行了重新规划配置,让景区得到了升级,如乌镇互联网医院就是最好的例子。
(2)交易平台与资源重组。在乌镇景区,乌镇旅游股份有限公司作为平台的运营主体,设计了优胜劣汰的商业模式,有效控制了用户的进入。这种良性的竞争关系提高了对资源的利用。
3.乌镇旅游景区升级中的商业生态模式策划
(1)生产率。这体现在为游客接待人次的增加及景区项目内容的增加。乌镇旅游股份有限公司策划打造的生态环境让平台外的企业有机会进入,这种优胜劣汰的模式策划淘汰掉了落后的企业。例如许多经营个体原先只和淘宝、OTA平台合作,在发展中又新增了其他平台,如京东、微信服务号等,将购票、住宿、餐饮等关节打通,通过互联网平台让营销再上一层楼。
(2)多样性。在乌镇景区这个大环境中不断对项目进行创新培育,让景区内的商业主体更加多元丰富。让景区商业生态系统得到升级,进而推动了景区的全面升级。具体而言,交易平台的放开吸引了众多企业融入其中,增加了乌镇景区的供应方总量,让景区产品和服务更加多样化。例如,乌镇景区通过市场化操作,形成了集民俗活动、旅游购物、儿童游乐等为一体的产品和服务,让供应方的多样性得到提升,同时景区也增加了许多度假酒店、旅游纪念品等项目内容,这不仅让景区内容与服务得到升级,更是一种多元文化的升级。
(3)稳定性。这主要体现在景区中项目的存活率和主体结构的稳定,经过市场的选择,如酒店民宿等已趋于稳定。交易平台与创新平台共同促进了景区商业生态系统的稳定持续的发展。
小结:
从乌镇旅游景区的升级中我们可以看出:景区的升级从商业生态上来说需要解决多主体生态的关系治理。处理好运营管理主体和参与者之间的关系;可以策划设计出合理的优胜劣汰模式,使各参与者之间形成竞争关系,通过竞争促进资源和能力的重组;旅游景区商业生态的升级需要交易平台和创新平台的均衡发展,一个是优胜劣汰,另一个是引进吸收,最终实现商业的生态发展,促进旅游景区的有效升级与持续性发展。(以上由创艺园旅游规划设计编辑整理,请勿转载,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及公众平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推荐阅读: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03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