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公园传承着城市的历史记忆,也是城市对外展示的窗口。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城市发展不均衡等因素,我国城市公园发展与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产生的需求有了一定差距。随着我国城市现代化发展进程的逐步推进,作为城市更新中重要环节的城市公园升级也被提上了日程。以下我们看看这些城市公园设计案例,他们有哪些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
北京西长安街文化艺术公园
(图源:北京石景山微信公众号)
1、概况
北京西长安街文化艺术公园原是一个旧货市场,周边有郎园park、八宝山革命公墓、冬奥冰雪体育中心、月福汽车装饰等,与老旧居住区互相交织,人群结构复杂。
2、设计特色
公园在设计上合理地运用绿地来构筑人与城市之间的关系,将旧货市场更新为充满活力与趣味体验空间,即做到了除旧换新又做到了城市历史记忆的延续,重塑了人际关系,增加了社区温度。
3、主题塑造
北京西长安街文化艺术公园的设计借鉴了日本东京的铁路网,通过对各种参数进行推算,将不同功能的空间有序整合并进行设计,将整个公园平面进行串联,形成流动的“河谷”,并以河谷为主题进行塑造。公园内的景观设计颇具有文艺范风格,穿梭点缀在公园的河谷内,如鱼形廊架、虫形座椅、贝壳景观等,给人以“水”的质感。下沉的空间设计可以更好的收集雨水,便于生态环境的打造,利用于植物的生长发育。每条河流都是历史的见证,与不同的空间交织形成多样的休闲领地,有亲子花园,康养空间等等。跨过河谷还可以在室外的草地剧场欣赏表演。
(图源:北京石景山微信公众号)
4、借鉴
公园以绿地重构了人与城市的关系,让原有的空间更新升级为有艺术性的、公众参与的、有主题性的休憩空间,并与周边的文创产业紧密相联,对城市区域发展起到积极作用;在设计上充分体现生态性,将场地原有的硬质建筑渣土充分利用,形成建筑高差收集雨水,并保留原有树种,艺术化处理形成美好景观;同时,以公园+的方式提升公园空间功能,打造多元公园空间场景,如音乐角、室外草地剧场、宠物乐园、艺术长廊、亲子乐园等,最终形成综合性的公共空间,为居民提供社交、科普、亲子、休闲、娱乐、康养、文化等需求。
上海徐家汇体育公园
(图片来源HPP)
1、概况
公园建造于上世纪,占地40.6公顷,有万体馆、上海游泳馆、八万人体育场知名场馆。属于市级公共体育活动集聚区。有赛事、休闲、健身、训练等功能。
2、设计理念
设计上在保留公园体育赛事的核心功能基础上进行场地优化,将公园打造成服务于大众的乐园。坚持开放与融合设计原则,充分利用公园的绿色空间,将各类设施有机植入绿地公园系统,升级公园功能。
3、设计内容
经过对场馆业态进行分析发现体育馆主要以赛事为主,功能单一并缺乏灵活性,商业布局分散,文化与体验功能不足,未形成体育产业链的业态。同时公园绿地零碎,没有体育培训及大众健身的功能,大众无法参与其中。为有效解决以上问题,设计团队通过优化交通、建筑、布局来进行场地的整体升级。
在交通优化上,对入口宽度、数量进行优化。将17个出入口调整为9个,并设置机动车口,满足不同人群需求,解决市区高峰时段拥堵问题。在建筑上采取有针对性的策略,不同建筑不同方法进行提升,尽量保留原有建筑风格,对内部空间优化,提升功能性。如保留游泳馆造型,对立面进行提升,可以满足赛事前的日常训练同时在赛事外可以对公众开放,发挥场馆更多功效。在场地布局上,体育馆、体育场承担了赛事功能,游泳馆以训练及服务大众为主。在场馆北侧片区还设计了公众休闲散步的有氧公园的静态区,可以满足大众进行各类活动,如开展舞蹈、运动等。南区则主要以年轻人活动为主,一南一北形成了多元化的空间,对全年龄段居民均很友好。另外围绕公园还设计了内、外2条慢跑道,外跑道与城市有机联动,方便居民使用,内跑道则串联了所有场馆及南北两侧的公园。
(图片来源HPP)
4、借鉴
上海徐家汇体育公园在设计中将绿地与体育设施有机结合起来,诠释了以体育为核心,充分利用绿地配套,最大化发挥空间价值的艺术表达。即保证了公园的核心价值,又满足了大众的需求。
总之,城市公园更新升级作为城市更新的重要内容,其服务的对象是大众,因此,以艺术化的设计满足大众的需求,不管是主题空间的塑造还是空间功能的升级,都是为了丰富城市公园的空间内容,丰富空间的业态,形成公园+的多维发展模式,最终推动城市更新的进程与品质。
以上文章由创艺园旅游规划设计编辑整理,请勿转载。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0394号